貴州省的一位企業家 陶華碧的故事。
所涉及到的金錢單位,都是人民幣。
她曾經背過泥巴,
背100斤賺3角錢。
她沒有上過一天學,
就連自己的名字,
都是兒子成人後手把手教她寫的。
她樂善好施,
儘管自己的生活充滿艱辛,
但她卻常常接濟附近一所學校的貧困生。
感激之下,這名貧困學生叫她「乾媽」。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久而久之,周圍的人們也都親切地叫她「老乾媽」。
一個沒上過一天學的農村婦女,
白手起家,居然創辦了一家擁有2000多名員工,
這是個什麼樣的傳奇故事?...
「老乾媽」的經歷
這家 年產值8億多元,2002年中國私營企業納稅排名第5的大企業,
開發的產品,覆蓋了大陸的所有省份,
遠銷歐盟、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89年,
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
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面。
1996年7月,
借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
招聘了40名工人,
辦起了食品加工廠,
專門生產麻辣醬,
定名為「老乾媽麻辣醬」。
1997年,
「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
工人增加到200多人。
2000年末,
「老乾媽」公司迅速壯大,
發展到1200人,產值近3億元,
上繳了4315萬元的稅。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2004年,
「老乾媽」公司產值超過8億元,
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
「老乾媽」如何開辦
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村「老乾媽」,
連文件都看不懂,
她有什麼「絕招」和「竅門」?走進「老乾媽」,
瞭解她獨特的極具傳奇色彩的不凡經歷。
「絕招」一 因勢利導的捉住機遇就事半功倍
「老乾媽」名叫陶華碧,
誕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
由於家裡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
20歲那年,她嫁給了206地質隊一名隊員;
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
仍下她和兩個孩子。
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去打工擺地攤。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
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
用四處揀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屋子,
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
專賣涼粉和冷面。
其時,她特地製造了麻辣醬,
作為專門拌涼粉的一種作料,結果生意十分興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有一天淩晨,陶華碧起床後頭很暈,
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
她想:橫豎拌涼粉的作料有好幾種,
缺少麻辣醬也不會耽誤生意。
誰知,主顧來吃飯時,
一聽說沒有麻辣醬,居然轉身就走。
她很迷惑:怎麼會這樣?
難道來我這裡的主顧並不是愛吃涼粉,
而是愛吃我做的麻辣醬?!
難道我這個小店生意興隆,
也是因為有這種麻辣醬的緣故?
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
陰錯陽差地 研發起麻辣醬
機敏的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潛心研究起來……
經過幾年的反覆試製,她製作的麻辣醬越發獨特了。
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又取出錢來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
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
到了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
可她做的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
她心裡又納悶了:麻辣醬充其量只是一種食品作料,
這些人買這麼多回去,吃得完嗎?
有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後,
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
她心裡憋得慌,就關上店門,
想出去看看別人的生意怎樣。
她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
卻發覺人家的生意都非常紅火。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什麼原因?
原來這些店的作料麻辣醬都是從她那裡買來的!
馬上,她肺都要氣炸了。
我怎麼能用自己地工具喂肥了別人,反而坑了自己呢?
第二天,她再也不光獨賣麻辣醬了。
結果,那些買不到麻辣醬的老闆紛紜來求她,
還半開玩笑地說:
你既然能做出這麼好的麻辣醬,還賣什麼涼粉?
痛快開家麻辣醬工廠算了!
這話一下觸動了陶華碧的靈感:
是呀,有這麼多人愛吃我的麻辣醬,我還賣什麼涼粉?
乘機開家工廠,我也試試當小老闆的味道!
經過一段時光的準備,
陶華碧捨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
於1996年7月借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屋子,
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
專門生產麻辣醬,命名為「老乾媽麻辣醬」。
這時,她的工廠簡直就像一個家庭作坊。
麻雀雖小,產供銷等「五臟六腑」卻必需俱全,
幾十個工人要治理不說,
工商、稅務、城管等很多對外事務都要應酬……
大字不識一個的陶華碧認為真是太難了!
最初,她用最「老實」地辦法:自己身體力行
我這個老闆怎麼做,工人就怎麼幹!
她從不對犯錯的員工橫加責備,
只是對他們說:「我把你們當家裡人,
你們也把這裡當立室。
我怎麼做,你們跟我怎麼做就行了。」
當時的生產工序幾乎都是靠收工支配,
其中有一道工序是搗麻椒、切辣椒。
這可不是好「玩」地,
隨著刀起刀落,濺起的飛沫把眼睛辣得流淚,
工人們誰也不願去做這道工序。
於是,陶華碧就親手操刀,她一手握著一把菜刀,
兩臂一用力,兩把菜刀高低翻飛,
嘴裡還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
員工聽了,都笑了起來,紛紜拿起了菜刀……那段時光,
他們的勞動很艱難,陶華碧身先士卒地幹,
結果得了肩周炎,10個手指地指甲因攪拌麻辣醬全體鈣化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最愁的是,辦廠之初產量固然很低,
可當地的涼粉店還是消化不了,餘下的都要自己出去推銷。
於是,陶華碧親自背著麻辣醬,
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單元食堂進行試銷。
沒想到,這種笨辦法還真不錯,不到一周的時間,
那些試銷商便紛紜打來電話,讓她多送貨;
她派員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脫銷了……
陶華碧深感意外,卻也因此吃了一顆放心丸。
1997年6月,「老乾媽麻辣醬」經過市場的檢驗,
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而且有殺出貴陽的勢頭。
精明的陶華碧心想:水深水淺都試出來了,
我「老乾媽」還怕什麼?老話不是說要「一氣嗬成」嗎?
索性,我擴展範圍,把工廠辦成公司得了!
「絕招」二: 「感情投資」擁有超強的凝集力
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韻食品有限義務公司」正式掛牌,
工人一下子擴展到200多人。
此時,對於陶華碧來說,
最大的困難並不是生產方面,而是來自管理上的壓力。
最令她頭痛的是,工廠擴展成公司後,
一切都要走上正軌,種種規章製度都要出臺,
財政、人事種種報表都要她親身審閱,
工、商及政府其他局部經常下達檔要她貫徹履行;
作為民營企業,
她還要經常加入政府主管局部召開的種種會議,
預備講話稿上臺發言……所有這些,
對於沒文化的陶華碧來說,簡直就是「趕鴨子上架」啊!
沒有規則哪能成方圓?沒有文化怎麼上「講台」?
望著越積越多的文件,
辦著什麼都得摸索著去做的公司,
陶華碧首先想到的是請強人。
成公司,定要請個強人
她依照自己樸實的感情,製訂了惟一的擇人標準:
忠誠老實,刻苦刻苦,能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
能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
可具體該請什麼樣的人呢?
她想來想去,把自己的長子看成了相比的尺度。
陶華碧的長子李貴山是個轉業軍人,
固然只有高中文化,
但在陶華碧眼裡卻已經是了不起的「秀才」。
她想先把李貴山拖到自己這個民營公司來幫忙,
卻又不忍砸了他的鐵飯碗。
沒想到,李貴山得知母親的想法和顧忌後,
卻笑著說:「都什麼年代了,哪還有鐵飯碗?!」
她還是不贊同,可李貴山自作主張,辭職來了她的公司。
李貴山輔助母親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處理檔,整章建製。
李貴山讀,陶華碧聽。聽到重要處,
她會忽然站起來,用手指著文件說:
「這條很主要,用筆劃下來,馬上去辦。」
幫母親「看」完了檔,李貴山便開始起草規章製度,
然後再讀給母親聽。陶華碧聽得極為認真,
聽到有不妥的地方,她立即口述改正,
然後再由李貴山修改……如此反覆多次,
直到滿意,她就在資料的右上角畫個圓圈。
李貴山看著這個畫圈,哭笑不得,
他在紙上寫下了「陶華碧」三個大字,
讓母親沒事時練習。
哪知,陶華碧對這三個字看了又看,
一邊搖頭,一邊難堪地感慨說:
「這三個字,很龐雜,很龐雜呀!」
在李貴山的輔助下,
陶華碧終於製訂出了公司最原始、
帶著濃厚鄉土氣息的規章製度,
寬嚴並濟,賞罰明確。
但是,只有兒子幫助,陶華碧還是深感人才不夠。
於是時隔不久,她又招聘了一個具有本科學歷的青年。
怎麼培育這個人才,又怎麼留住這個人才?
沒有文化的陶華碧卻有她自己既樸實又獨特的「絕招」。
原來,她招聘這個本科生的目地,是想讓他當辦公室主任,
但她卻沒有馬上任命,而是先讓他在公司裡做雜活,
用她的話說:「這是淬火!」然後,
她又派他到全國各地去打假、考察市場,
這一招用她的話說:「這是磨磨!」半年後,
她才任命他作辦公室主任……這個人,
就是如今「老乾媽」公司裡第三號人物王海峰。
治理好擁有千名員工的大企業
如何治理好公司越來越多的員工呢?
陶華碧又有她另外的同樣既樸實又管用的「絕招」:
實施治理親情化,自始至終對員工進行「感情投資」。
最初讓兒子製訂規章製度時,
她就把這一招視為最基本的要素。
比如:在員工福利報酬的製訂上,
陶華碧斟酌到公司地處偏遠,
交通不便,員工用飯難,
她決定所有員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
當「老乾媽」公司現今已發展到1300人,
這個規則仍然沒有廢止。這麼龐大的企業,
一直這樣實施全員包吃包住,誰敢想,誰又敢做?
然而,陶華碧不管花多大的「血本」,卻始終堅持了下來。
製度這樣製訂了,她還親歷親為,
總是在人們想不到的地方關懷人,諒解人。
公司裡有一個廚師來自農村,怙恃早喪,
家裡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可他愛飲酒吸煙,
每月1000多元,幾乎都被他花光了。
陶華碧得知這一情形後,很是擔憂。
一天收工後,她專門請這個廚師到酒店飲酒。
酒桌上,她對他說:「孩子,今天你想喝什麼酒就要什麼酒,
想喝多少就喝多少。但是,從明天開始,你要戒酒戒煙。
因為你要讓兩個弟弟去念書,千萬別像我一樣一個大字不識。」
這番語重心長的話,使這個廚師深受激動,立即表示戒酒戒煙。
但陶華碧還是不放心,她只讓他每月留200元錢零花,
其餘的錢則由她替他保管;
什麼時候他弟弟上學要用錢時,再從她那裡支取……
只是關懷個體員工,陶華碧認為還不夠。
每當有員工出差,她還總是像老媽媽送孩子遠行一樣,
親手為他們煮上幾個雞蛋,
一直把他們送到廠門口,直到看到他們坐上了公交車後,
她這才回去……
老乾媽從細微之處關懷每個員工
一個大企業的董事長,誰能像她這樣為一個普通打工仔理財?
誰能這樣從細微之處關懷每個員工?
不說是絕無僅有,也難找到第二個啊!
固然沒有文化,但陶華碧清晰這樣一個原理:
幫一個人,感動一群人;
關懷一群人,肯定能感動全部集體。
果然,這種親情化的「感情投資」,
使陶華碧和「老乾媽」公司的凝集力一直只增不減。
在員工的心目中,陶華碧就像媽媽一樣可親可愛可敬;
在公司裡,沒有人叫她董事長,全都叫她「老乾媽」。
公司的員工來自五湖四海,生活習慣不同,
他們天天吃、住、勞動、生活都在公司,
時光久了,相互間難免發生摩擦,
但只要陶華碧一出面,問題就迎刃而解。
就這樣,公司全體員工在她「親媽媽」一樣的庇護下,
團結一心的為「老乾媽麻辣醬」的發展拚搏起來……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飛時光,
「老乾媽」公司就迅速壯大,
發展到1200人,產值近3億元,
上繳給國家的稅收有4315萬元。
陶華碧這個沒上過一天學的農村「老太太」,
把一個民營公司辦到這種水準,
創造出新時期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神話。
她的成功,令人嘆為觀止;
而她的成功之道,雖然有時事造英雄的成分,
但她的膽識與幹勁
更值得當今無論學歷高低的人們反思和鑒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