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對於佛教徒的既定印象就是:禁慾禁美色,且只能吃素食。然而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分佈是如此廣泛,有些和尚不僅可以結婚也可以吃葷食,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文章:
【這幅唐卡是四臂觀音,是雪域怙主。在四部密續來說,屬於事續部本尊佛。通常主修四臂觀音的佛教徒都會素食,因為觀音是諸佛悲心的人格象徵,因為事續部密法有素食的要求】
為什麼有些宗派的佛教徒吃肉,而有些則保持素食?
斯裏蘭卡與南亞的上座部佛教徒食肉,大乘佛教徒中,漢傳佛教提倡素食,日本的佛教與修習金剛乘的藏傳佛教則允許吃肉,乍看之下這或許會令人不解。這種差異的形成是由於各種宗派的側重有所不同。上座部強調去除對欲境的貪著以及“喜歡這,不喜歡那”的分別心,所以,僧人外出乞食時,對於別人所布施的食物無論是不是肉都以感恩的心默然接受。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如果某個僧人說:“我不吃肉,多給我一些美味的蔬菜。”這不僅會冒犯施主,也妨害無貪的修習。所以,只要不是自己動手殺、教別人殺或是見到、聽到乃至懷疑別人是為了供養自己而殺,僧人是允許吃肉。然而,供養僧人食品的人應當記得佛教重“不害”,並且根據這個精神來選擇供品。
在無貪的基礎上,大乘宗派強調悲憫有情,所以這些宗派建議修行者不吃肉以使有情免受宰割之苦,也令屠夫不造惡業。此外,動物的愚癡、貪欲及蠻橫等能量也會影響食肉的普通修行者,從而障礙他們產生悲心,所以素食受到了提倡。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中國的大乘僧尼嚴格吃素,而在俗的人則大多吃肉。
日本的佛教雖是大乘,但是僧俗大多吃肉,這是由於日本地理條件特殊,人們幾世紀以來依靠海產為生。
金剛乘的密宗道有四部,其中較下的密部強調保持潔淨的外表是獲得內心清淨的手段,這些行者視肉為不淨,所以都不食肉。然而在培養無貪與悲心的基礎之上,無上瑜伽部具足條件的行者需要修微細的脈絡,他們的精氣必須十分旺盛,因此才會建議修這種法的人吃肉。另外,這一密部強調修習通過無我來轉化庸常之境,這樣的行者憑藉他們甚深的定力,不會為享樂而貪著肉食。
在西藏還有一個因素需要考慮:由於海拔高,氣候惡劣,除了青稞粉、奶製品與肉之外很少有其它的食物,所以人們必須吃肉才能存活。然而,有的大喇嘛鼓勵離鄉的西藏人在蔬菜水果充足的地方盡可能避免吃肉。
如果修行者有嚴重的健康問題,上師有時也會鼓勵他們吃肉,這樣他們可以保持健康的身體,以便用於修法。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佛禁止所有的僧俗弟子在三種情況下吃肉:
(1)自己殺生;
(2)教別人為自己殺;
(3)知道或懷疑別人是為了請自己吃肉而殺生。
避免了這三種途徑就能免去殺生的惡業。然而,隨之而產生的問題是:“食用從市場買回來的肉怎麼說?”許多師長說這是允許的。我個人的意見是:由於顧客的需求而引起肉的供給(這必然引起殺生),所以還是有一些業的,然而這與自己直接殺所產生的業則又不相同。
相對而言,吃肉的人吃大動物的肉會好一些,這能減少為一頓飯而殺死的生命。一頭牛可以讓許多人吃上好幾餐,而一個人一頓飯能吃掉許多蝦。食肉的人因為動物的死亡才得到肉,所以應該對它們心存感激與悲憫,這樣,也會促使他們發願好好修法以“報答”動物的恩惠。另外,不吃素的人在吃飯前可以對著肉念誦七遍“嗡啊比惹開雜惹吽”並祝願這動物能投生善趣。
單是觀察飯碗裡的食物不能判斷某個佛教徒究竟是好是壞,那些對於動物懷有感激與悲憫的食肉者,也有可能比不能容忍別人觀點的“激進的素食者”修得更好。每個人都應該檢查自己修行的程度、身體的需要以及食物的來源以決定相應的飲食,不應堅持所有的人都應符合自己的飲食習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成佛取決於我們的想法和行為,而不是我們的食物。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對於信仰,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解讀。只要心懷善念,存好心做好事,不隨便殺生破壞環境,相信這個世界會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