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疲勞,是我們現代社會常見的現象之一。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存壓力的增大,我們很多人的休息時間嚴重不足。也就造成了過度勞累,那麼過度疲勞有哪些特徵呢有哪些症狀呢如何改善呢一起來看看吧。

過度疲勞的時候,身體會出現很多的不適。甚至是疼痛,比如眼睛乾澀腫痛,頭部疼痛等等。過度疲勞還會造成生命威脅。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過勞死”,表意就是過度勞累會導致死亡。其實這句話只是講了原因與結局,最終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勞累誘發的心腦血管類疾病所致。疲勞只是一種症狀,最終導致死亡的是一些相應的疾病。在過度疲勞引發的死亡中,心、腦血管疾病占主導地位,尤其是心臟。過度疲勞、情緒激動、過量的體力活動和腦力活動會引發心臟猝死。心臟猝死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大量高危人群並沒有意識到這種風險的存在。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長時間地工作、休息和睡眠不足是人類健康的最大殺手,會引發心臟病等突發性疾病。有研究報導指出“每週工作60個小時以上、長期睡眠不足的人,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可能是普通人的兩倍。連續兩晚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比正常狀態高出一至兩倍”。
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引起的冠心病心絞痛急性發作或急性心肌梗死,不僅在中、老年人中時有發生,而且在不少青年人或運動員中常可見到。過勞、劇烈運動易引起的疲憊不堪或疲勞的突然增劇,可能是心肌梗死和冠狀動脈性猝死的前驅危險或早期的報警症狀。
有研究指出,疲憊是常常出現於心肌梗死之前數日至1個月的一個症狀。事實上,根據仔細調查心源性猝死前驅症狀的大量研究,疲勞是比胸痛更為常見的一個前驅症狀。因此,當你出現持續的疲勞感或疲勞增劇時,除了要好好休息,適當調整工作、生活節奏和運動外,還要及時到醫院檢查,這對預防心肌梗死的發生是很有必要的。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1)焦慮易怒、煩躁情緒難以控製。
2)記憶力減退、健忘。
3)注意力不集中。
4)失眠及睡眠品質差。
6)功能減退。
7)脫髮明顯等。
有些人在發生猝死前是有一些表現的,如當日有心絞痛、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頭痛頭暈,甚至面色蒼白、出大汗情況發生。當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停止工作,盡可能平臥休息,服用治療相應疾病的藥物。如不能緩解應立即前往醫院救治。
過渡勞累會加重心腦血管的負擔,增加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與死亡率,特別是對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如過度疲勞、精神緊張,就更容易發生心臟猝死,因此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服藥治療和休息是十分重要的。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一個人經常加班、熬夜、休息不好,時間長了就會導致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精神抑鬱,甚至引發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如果這種疲勞持續6個月或更長時間,身體就可能會出現低燒、咽喉腫痛、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而且,非常嚴重的長期性疲勞很可能就是其他病症的先兆。人們常說的“過勞死”實際是長期過度的勞累,引發人體心衰、肺衰、腎衰、心肌梗、腦溢血等病症造成的猝死。
在中醫中也有“五勞”的說法,"五勞"就是指《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久臥傷氣"是指人長時間臥床,老躺著不動,會導致精神昏沉、萎靡不振,引起氣的散亂,得不到凝聚,久之則氣散,無力化神,則人的精神更是萎靡不振,神疲乏力,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說"久臥傷氣"。
"久視傷血"是指長時間使用眼睛的人容易近視或某種眼病。中醫認為"形諸外必本於內",所以眼睛的損害並不單純是眼睛有病。如果老年人習慣於長時間的全神貫注看書讀報,而且又不配合適當的休息與活動,或沒有得到睡眠等因素的調節,久而久之,則會出現面白無華或自覺頭暈目眩,兩眼乾澀,視物不清等血虛症。
"久立傷骨"是指人如果老站著不動,骨骼就會因長時間支撐身體而勞損。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一般來說,適當站立有利於增大骨骼密度,增強骨骼硬度。如果人體沒有一定的站立活動,骨骼得不到支撐力量的剌激,反而會導致骨質疏鬆。但長時間站立會導致支撐骨骼的肌肉疲勞,引起骨或骨關節的發育畸形和活動障礙,所以說"久坐傷骨"。
"久坐傷肉"是指人長時間坐著不動,會損傷人體的頸、腰等部位的肌肉組織,引起局部疲勞。由於人體呈坐姿時,頸、腰等部位的肌肉要保持一定的張力,以維持身體平衡,如果久坐的話,肌肉長時間保持緊張,則頸、腰等局部肌肉必然疲勞。再者,人體呈坐姿時,被身體壓迫的肌肉以及位於心臟下的肢體,由於體位的關係,其肌肉組織的血液迴圈得不到改善,會影響肌肉等組織的代謝活動,長此以往,肌肉的功能便會出現退化,並且可能會出現肌肉組織的萎縮現象,所以說"久坐傷肉"。
"久行傷筋"是指人長時間行走,會使筋肉受到損害。因為人的行走主要有賴於筋肉對骨骼的拉動,如長時間行走,必然使下肢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腱、筋膜等軟組織因疲勞而受傷或勞損,這也就是為什麼人走路多了會酸痛、疲勞的原因,所以說"久行傷筋"。
不論中醫的五勞,還是常說的過度疲勞,它們絕非“不足為慮”的“疥癬之疾”,乃是人類健康的大敵,應該引起辦公族的高度重視,並將其置於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癌症等)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予以預防。下面就是預防醫學專家告訴你應該採取的對策。
所謂生物鐘,是指人體內各個器官所固有的生理節律。一個人應該按照自身的生理節律來安排作息,絕對不能違反、幹擾這種節律。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覺,三餐不定時,則你將整天昏昏沉沉,疲憊不堪。
人體持續工作愈久或強度愈大,疲勞的程度就愈重,消除疲勞的時間也就愈長,這正是“累了才休息”的傳統休息方式效果較差的原因所在。主動休息則不同,不僅可保護身體少受或不受疲勞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其一,重要活動之前抓緊時間先休息一會兒。如參加考試、競賽、表演、主持重要會議、長途旅行等之前,應先休息一段時間。
其二,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星期天應進行一次“整休”,輕鬆、愉快地玩玩,為下一周緊張、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礎。
其三,做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進餐和睡眠以外,還應明確規定一天之內的休息次數、時間與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隨意改變或取消。
最後,重視並認真做好工間休息,充分利用這段短短的時間到室外活動,或做深呼吸,或欣賞音樂,使身心得以放鬆。
無論青年還是中老年人,也不論體力還是腦力勞動者,最好每年做一次體檢,包括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及有關心臟的其他檢查,以便早期發現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特別是隱性冠心病,發現疾病,不論輕重,都要及時認真治療。
人人都要學會調節生活,短期旅遊、遊覽名勝;爬山遠眺、開闊視野;呼吸新鮮空氣,增加精神活力;忙裡偷閒聽聽音樂、跳跳舞、唱唱歌,都是解除疲勞,讓緊張的神經得到鬆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勞症的精神良藥。
現代人的工作往往有靜而不動的特點,而最易使人疲憊的莫過於長期不活動。運動醫學專家認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經常運動,以增加體能儲存,每週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鐘,或一星期進行3~4次溫和的戶外活動,每次30分鐘,都是必要的。剛開始時,你也許會感到運動後更為疲勞,這正說明你的機體需要調整,堅持一段時間後便會慢慢適應,體能會逐漸增加,抵抗疲勞的能力會得到強化。
經常運動的人,肌肉的萎縮和力量的減退可推遲10~20年,血壓可保持穩定的正常水準。運動還能推遲神經細胞的衰老,幫助廢物排出,從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長期堅持健身跑和徒手體操,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工作能力會大大加強。
不僅是體力不濟會導致過勞,心理性過勞---失望、焦慮、恐懼、神情沮喪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現代心理學研究:當一個人感到煩惱、苦悶、焦慮的時候,他身體的血壓和氧化作用就會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時,整個新陳代謝就會改善。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煩悶、懊悔、憤恨、焦慮、憂傷,是產生疲勞的內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須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個具有廣泛的愛好和興趣,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的樂天派。
如有中醫主張變"五勞所傷"為"五勞所養",即"適視養血,適臥養氣,適坐養肉,適行養筋,適立養骨"。就是說,無論身或心,都要使其有所"勞",但必須控製住度,適勞有益健康,過勞則損傷身心。
古語有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張"是緊張,"弛"是鬆弛,二者適當配合,便不易產生疲勞。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不欲其勞,不欲其逸"。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古人說:"眠食二者,為養生這要務"。"能眠者、能食、能長生"。充足的睡眠既可以預防疲勞,也能夠消除疲勞,從而對養生產生積極影響。
結語: 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瞭解到了過度疲勞的危害究竟有哪些了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因為工作、應酬等等導致了身體的不堪重負,所以我們要適時的減壓,緩解疲勞哦。希望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