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的意義是什麼?在愛慕者的眼裡,她是極品;在出家人的眼裡,她是雜念;在蒼蠅的眼裡,卻只是一頓饗宴。
這是一段很有趣的禪語,卻也點出了一項重要的人生哲理:我們過去的「經驗」,會決定我們現在看待事物的「實相」。
所以心理學家萊斯特.魯伯斯基(Lester Luborsky)博士曾借用文學比喻說:「我們幻想的情節從來沒有變,只是角色和場景改變了。」
塔拉.班奈特(TaraBennett-Goleman)則記錄了這些幻想情節的可能成因。看看這些,也許你會更了解自己心裡的影子如何像隻魔手一般,悄悄操縱著你:
錯愛幻影一—遺棄感
「遺棄感」對人的核心影響,便是不斷害怕「別人會丟下自己」。
若童年時常常搬家、不斷更換照顧者,或被迫面臨與照顧者分離的實際經驗,都可能讓我們活在這種「遺棄感」的恐慌中。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因此我們會對「失去」特別敏感,所以更想要緊抓著某項依靠不放,以致我們變得「很黏人」。或者,因為太擔心可能會失去了,在關係中便充滿各種委屈與忍耐,甚至到最後扛不住害怕失去的感覺,自己便先從親密關係中走人。在此狀況下,我們會特別難以忍受孤單,所以總是到處尋找可以糾纏不放的對象。若你發現自己常因寂寞而在愛中不斷尋找浮木,導致在愛中浮浮沈沈。「學習信賴」,是救贖「遺棄感」最好的出口。因為當你相信自己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好時,你才能找到一個真心想和你攜手前行的人。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錯愛幻影二—剝奪感
「剝奪感」對人的核心影響,便是不斷覺得自己「被忽視,想要的一定得不到」。
不論幼時曾經有因忙碌無法好好關照自己情緒的照顧者,或手足間有競爭情結的經驗(例如:家裡有其他表現特別亮眼、或特別需要父母費心照顧的兄弟姐妹),都可能讓人有這種感受。
「剝奪感」的存在,會讓我們顯得特別「尖銳」,因為感受不到別人注意或了解自己,使得我們對別人的態度也顯得冷漠、缺乏同理,甚至頤指氣使。另一種極端的反應,我們也可能對人「過分親切」,不辭辛苦為別人付出。但這可能只是為了彌補心裡的空虛,以及對人潛在的憤怒感。
如果你因在愛中擺出太藐視或太委屈的姿態,而感受不到任何幸福,甚至對愛「絕望」,那麼「容許自己向別人承認,你覺得自己不被重視而不滿」,對這種感受的化解相當重要—如果連你自己都不能同理自己,這世界上還有誰可以真正懂你呢?
錯愛幻影三—服從感
「服從感」的核心感受:「覺得自己老是要聽別人的」。
在此心情下,每次的屈服都變成一種怨念,直到累積成無法壓抑的憤怒,爆發為止。或許在年幼的時候,我們曾經以為討好、乖巧,就能讓家裡的氣氛天下太平,所以我們在親密關係中也習慣沿用這樣的方式。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自己討好到內在都失去平衡了,另一半卻還變心愛上外頭那個「脾氣大、有個性」的外人..我們才發現,用失去自己的方式來維繫愛情,到最後可能只是便宜了別人。
如果你也活在「服從感」下,也許是時候了,好好傾聽那壓抑你在心底的聲音,那個訴說「我.想.要」的聲音。並且勇敢表達讓你所愛的人知道。
錯愛幻影四—不信任感
「疑神疑鬼」是「不信任感」所創造出來的行為產物。
隨之而來的,不只是容易憤怒,還容易「暴怒」—因為凡事,我們習慣先往最壞的地方想去,先把氣火爆發出來,之後再來後悔。
如果你也如此,我想這是因為我們心裡的「情感邏輯」並不穩定,像個嬰兒一樣,我們還摸不清楚別人何時會生氣、何時會開心..所以對於這樣模擬兩可的感覺,我們相當生氣,卻也相當難受。
那麼,請找個能聽你說這些「生氣」的人吧!你可以好好地訴說自己有多生氣,並讓他好好地聽你說。然後也許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你的生氣真的是因為你想太多了!
覺察自以為的「被背叛」傾向,你就不用再陷入高潮起伏的「被虐待」關係。
錯愛幻影五—不被愛感
「我不值得」—是我們對自己最大的攻擊,也是「不被愛感」的最大核心。
在這種心情下,你會老覺得自己是有瑕疵的,所以不管別人跟你說什麼,你也會覺得他在挑剔你的毛病。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你最怕別人瞧不起你,但偏偏你又沒辦法打從心底瞧得起自己。所以你可能用一個「虛偽的外表」來掩飾自己,或者躲在「高傲逞強的外表下」,讓自己看起來比實際過得還要好。可惜的是,不管如何,當我們心中被「我不值得」的影子深深攫住,我們與人之間,勢必很難真正靠近。這絕不是光靠找一個「完美情人」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你必須打從心底相信—你的價值從來不需要倚靠外在而生,它一直都在那裡。
真的,只是你還沒看見而已。
依循這五種感受,誠實找出你心裡「不正常」的地方。只有你能從這種脫離現實的感受中解放自己—而戀人的存在,只是這自我解放歷程中的一種陪伴。
解放了真實的自己,才能打破愛的幻覺,清楚看見那些吸引你的戀人的實相。
「 人這一輩子這麼長,誰沒當過幾次人渣呢?但你不能不去反省,自己為何走上這條路。」──回應電影《誌明與春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