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這兩年特別流行健身,尤其讓人羨慕的是那些腿瘦、臉小、脂肪薄的女孩們個個都有小腹肌,身材完美得無懈可擊。每次看到這些偶像兼實力派的女孩,總是讓我鬥誌昂揚,立刻產生3分鐘熱度。
於是我馬上決定,從明天起,每天慢跑5公裏,做30個下蹲、40個仰臥起坐。還準備了計步器、運動護膝,各項工作都被那份熱情推動著順利地進行。
可到了開始實行計劃時,我就在頭腦裡盤算著,今天還是算了吧,明天要參加一個重要的會議,要保持一個良好的睡眠。到了第二天,想想還是算了吧,一天的工作已經讓人精疲力盡了,何必如此為難自己。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後來的後來,在無數次“想想”的時間裡,各種理由紛至遝來。可是,很多重要的事,想著想著也就想算了。
- 2 -
我有兩個朋友,一起報考了同一個專業技能的職稱考試,
兩人報名時信誓旦旦地說,今年一定會過。
距離考試6個月時,兩人想著反正時間還長,有的是時間複習;距離考試3個月時,兩人開始有點慌了,可是又想一想,最近工作忙,朋友聚會也多,確實沒時間看書,索性就在考試前1個月複習;到了考試的前1個月,兩人已經習慣了當頭腦裡糾結做與不做時,只需要毫不費力地“想一想”,就可以把問題輕易地拋給想像中的困難和藉口。
於是到了考試那天,兩人也沒真正好好複習過。甚至考試當天,其中一個朋友沒參考,理由是,打印了準考證,看了考試地點,
想一想,太遠了,也就算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有多少重要的事,總是在最艱難的起步時,遇到世上最大的誘惑“想想”。於是很多事情,想著想著,也就算了。
- 3 -
一年前的世界讀書日,有一朋友,在微信朋友圈立誌要天天讀書。大家也習慣了這樣的事,每當遇到一些特別的紀念日或節日,幾乎我們的朋友圈都有這樣的人,總是要為了應景應時發表一段人生誓言。可最終能兌現承諾的人,少之又少。
之後的一年,他就像消失了一樣,再也不見他活躍在朋友圈裡。今年4月23日,他發了一條消息:做到了。朋友們都驚呆了,一年前我們以為他鬧著玩兒的讀書計劃
他竟真的做到了:每天看書1小時,每週閱讀1本書,每月寫5篇2000字以上的讀書心得。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在我們都驚訝於他為什麼就能做到時,他發了一條統一回復,只有兩個字:行動。
他的經驗是: 首先,保證精力,把所有零碎的時間都集合在一起,但凡能利用的時間,他絲毫不放過。其次,保持毅力,他每天有“三必須”:必須按時、必須保量、必須保質完成任務。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實現前面兩點的執行力和行動力。一旦定下目標,就立刻行動,立即行動,立馬行動。
世上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條,但在路上的人卻只有兩種,一種人永遠都在“想像出發”的路上,還有一種人是已經在“出發”的路上。而最後成功的人,往往是後者,是那些真正腳踏實地走在路上的人。他們勇於嘗試,勇於試錯,勇於在行動中去實踐,去探索。
- 4 -
有很多重要的事,想著想著就想算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本來打算週末回家看看父母,想想來回路上太折騰,還是算了吧。本來打算學開車,想想那麼多科目,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考過,還是算了吧。本來打算聯繫好久不見的好友,想想她應該不需要被打擾,還是算了吧。
“本來打算……想想,還是算了吧”,成了不少人常常使用的經典句式。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就下定了決心,要踏踏實實幹成某件事,可總是在起步時,被想像中的困難所擊敗。我們的問題不在沒準備好、沒時間、沒精力、沒經驗,我們的問題在於總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兒,並且已經在路上,那麼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你缺乏的可能不是明確的目標、周密的計劃,或者充裕的時間,你缺乏的是立即行動的勇氣和力量。既然目標已經鎖定,
當你開始行動的時候,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想到”和“得到”之間的距離,因為中間隔了一條萬水千山的“做到”。你總要先下水,才知水深水淺;你總要先去走,才知道能不能跑;你也總是要先學主動去愛,才會收穫被愛的資格。
世上有多少重要的事,想著想著就想算了。同樣,世上也有多少重要的事,幹著幹著,也就幹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