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天結束後,身體最怕七件事!90%的人還在做~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暑天結束後,身體最怕七件事!90%的人還在做~ 觀看人數:100  

 

大暑、小暑、立秋都過了,突然又來了個處暑。很多人都一臉懵比:處暑?什麼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分為三候:

14720227507606.jpg

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

14720227504972.jpg

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

14720227529644.jpg

糧食莊稼即將成熟。

詩雲:

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

日行南徑斜暉裏,割稻陌阡車馬馳。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14720227735438.jpg

處暑後,身體最怕這七件事

1 怕過早起床|建議多睡一小時

我們都知道,夏天萬物生長,陽氣勃發,睡眠上應晚睡早起。很多人到了處暑後的秋天依然保持這個習慣,就不對了。 

即將到來的處暑天氣由原來的炎熱漸漸轉涼了,這個節氣就是交替的時候,大自然將陽氣漸漸的由釋放疏泄變成了收斂,「秋乏」也就隨之出現。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時間也要做相應的調整。

而睡眠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能使大腦、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養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應充分利用睡眠來調養身體。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尤其是睡好子午覺很重要,其主要原則是「子時大睡,午時小憩」。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子時是晚23時至淩晨1時,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3時,睡好兩個時間段,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並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14720228279755.jpg

2 怕吃辛辣 |建議多吃清熱潤燥食物 

大家都知道一句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吃薑雖好,但秋天一定要少吃。因為秋天氣候乾燥,燥氣傷肺,再吃辛辣的生薑,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乾燥。煎炸食物,也會加重秋燥的癥狀,要少吃。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處暑節氣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 

另外,隨著氣侯漸漸乾燥,身體裏肺經當值,這時可多吃滋陰潤燥食物,防止燥邪損傷。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如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

3 過早添加衣物| 建議秋凍一下

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此時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以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

「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於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

但是,夜裡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14720229271098.jpg

4怕肚臍和胃部受寒 | 建議睡覺蓋涼被

初秋雖然不冷,但晝夜溫差開始變大。很多人還喜歡於夏天時不蓋被子睡覺,甚至穿衣服依然露肚臍,這是很容易讓子宮和胃部受寒。 

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下生、養生先養腳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所以夜寢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依照自然界規則,秋天陰氣增、陽氣減,對應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為的就是貯存體內陽氣。

14720229626609.jpg

5怕多開空調少開窗 | 建議讓空氣流通 

初秋氣溫還沒完全降下去,很多人還會長時間呆著空調房。其實這時候應該確保室內通風,白天只要室內溫度不高就不宜開空調,盡量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風滌盪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室內可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斑馬葉橡皮樹、文竹等,以調節室內空氣,增加氧含量。

綠蘿這類葉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養在臥室內,使空氣濕度保持在最佳狀態。客廳適宜養植常春藤、無花果、豬籠草等。

14720230053031.jpg

6 怕盲目貼秋膘| 建議循序漸進

進入初秋,夏天裡比較差的食慾逐漸好轉,人們開始主動或被動地貼秋膘,以便為應對秋冬的寒冷儲存能量。但是,處暑節氣時人的胃腸功能較弱,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胃腸功能。

貼秋膘要循序漸進,處暑後的初秋,還是以清熱潤燥的飲食為主。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14720230227186.jpg

7 怕過量運動 |建議進行輕緩運動

初秋後天氣轉涼,空調房宅了一個夏天,忍不住跑出去運動。適量運動本是好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但如果過量運動,尤其是劇烈運動,是傷身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本該收斂陽氣了,過量運動卻會消耗陽氣。

秋季的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對於老年人來說,運動要以「不累」為標準。

時間適合選在早晚,中午由於室外天氣仍然炎熱,因此要避免這個時間段的戶外活動。

14720230622610.jpg

一杯茶一碗湯送走暑濕

立秋後到出伏前,暑氣壓製著秋氣,古人言:「濕土之令,始於大暑,終於白露」。在白露之前,濕氣還在,所以不要急著去補陰,應以飲食徹底送走暑濕。腎主水,又是下焦的主臟,補好腎氣,才能更好在清利下焦的濕氣。昨日是處暑,大家可以嘗試在家做一碗送暑補腎湯:

14720233585275.jpg

原料:豆腐一塊、豆角一把、空心菜一把(胡椒粉、油、鹽適量)

做法:1、豆腐切小塊,豆角切小段、空心菜取嫩莖葉。

14720235151222.jpg

14720233691831.jpg

2、鍋內放清水,水開後放少許鹽和油,入豆腐和豆角煮熟

3、豆角熟透後,加入空心菜,此時不要蓋鍋蓋。

4、鍋內湯再次沸騰後,加入胡椒粉起鍋。

這道湯既可清熱利濕,補益腎氣,還可調理下焦濕熱、小便異常、白帶,又能補腎健脾。

處暑到白露,還不是吃蘿蔔的時候,夏天的虛還沒有完全補好前,不適宜吃蘿蔔、陳皮等這些理氣的食物。如果在夏天曬黑了,不妨每天晚上喝杯檸檬蜂蜜水,幫助恢復皮膚白皙。
14720233952703.jpg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文章尾

熱門推薦

熱門推薦

 

01廣告刊版插入



這裡滾動定格

關於 EZ生活


EZ生活 一個創新多用戶部落格平台。網友可以在這裡免費創建自己的部落格頻道!分享學習的經驗。

華人最大的內容分享平臺!

重要聲明:ezp9.com分享生活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即時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ezp9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Facebook隱私權條款隱私條款侵權舉報著作權保護聯絡我們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