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霜降節氣的來臨,氣溫進一步下降,為了防寒保暖,不少人都會選擇吃點辣的食物,不但能夠調味使菜肴更加美味,更重要的是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暖和起來。但辣的東西吃多了,也會帶來「負作用」,那麼,天冷的時候怎樣才能健康吃辣呢?
辣椒富含VC,可提高新陳代謝 說到吃辣,辣椒是首當其衝的食材。在中醫中,辣椒性熱味辛,能溫中健胃,散寒燥濕,發汗,常用於脾胃虛寒,食欲不振,腹部有冷感,瀉下稀水等症。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辣椒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β―胡蘿蔔素、葉酸、黠及鉀;辣椒中的辣椒素還具有抗炎及抗栯化作用,有助於降低心臟病ㅋ某些腫皶及其他一些隨帘齡塳長而出現的慢性病的風險;在幾個人體試驗研究中發現,有辣椒的飯菜能增加人體的能量消耗,幫助減肥。 在秋冬季節,人們都喜歡吃辣,還有其他的幾個原因: 首先,辣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氣、通達竅表、通順血脈的「三通」作用,秋冬換季時節是感冒等疾病的高發期,適當吃辣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 其次,《食物本草》中說,辣椒能溫暖脾胃。如果遇寒出現嘔吐、腹瀉、肚子疼等癥狀,可以適當吃些辣椒。秋冬季節天氣嚴寒,尤其是女性非常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痛經等情況,適當吃辣可以溫中,提高體溫,緩解嚴寒和痛經帶來的痛苦。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最後,辣椒有一定的藥性,因此能「除風發汗,行痰,除濕。」用現代醫學解釋,就是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怕冷、凍傷、血管性頭疼。血液循環一旦加快,人的體溫就能夠很快上升,以達到驅寒防寒的效果。 辣椒不能吃太多,吃辣可選其他食材 辣椒中產生辣味的物質是一種統稱為辣椒素的辣椒鹼,它是一種具有強烈刺激性作用的物質。當人們吃辣時,這種刺激從口腔開始會一直貫穿整個消化道,因此,如果過多食用辣椒,大量辣椒素會劇烈刺激胃腸粘膜,使其高度充血、蠕動加快,引起胃疼、腹痛、腹瀉並使肛門燒灼刺疼,誘發胃腸疾病,促使痔瘡出血。因此,凡患食管炎、胃腸炎、胃潰瘍以及痔瘡等病者,均應少吃或忌食辣椒。 但是,能產生辣味的食材並不止辣椒一種,一些其他的食材也能達到和辣椒相同的食療效果,且刺激性小,對人溫和,因此喜歡吃辣的大家不妨轉移視線,多多利用其他的食材。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胡椒 胡椒分為黑胡椒和白鬍椒,是人們喜愛的調味品。可作香料,可防腐,可作調味品,還可入葯。胡椒的作用與辣椒相似,但刺激性較小。入葯主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外敷治瘡腫、毒蛇咬傷、犬咬傷,又可解食物毒。胡椒的氣味能增進食慾,對胃寒所致的胃腹冷痛、腸鳴腹瀉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並可治療風寒感冒。黑胡椒的辣味比白鬍椒強烈,香中帶辣,祛腥提味,更多的用於烹製內臟、海鮮類菜肴,白鬍椒的藥用價值較大,可散寒、健胃等,可以增進食慾、助消化,促發汗;還可以改善女性白帶異常及癲癇症。
生薑 生薑性味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多種功效,當嘔吐、脾胃虛寒時常熬生薑汁服用,生薑汁辛溫,辛散胃寒力量強。因著涼而引起感冒也喝些薑湯水,可增加血液循環,使全身發熱,有助於驅逐體內風寒。秋冬季節天氣寒冷時,不妨泡一些薑茶驅寒保暖。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芥末 芥末一般分綠芥末和黃芥末兩種,芥末微苦,辛辣芳香,對口舌有強烈刺激,味道十分獨特,芥末粉潤濕後有香氣噴出,具有催淚性的強烈刺激性辣味,對味覺、嗅覺均有刺激作用。綠芥末和黃芥末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調味料。黃芥末源於中國,是芥菜的種子研磨而成,呈黃色,微苦,是一種常見的辛辣調料,多用於涼拌菜。除調味外,民間還用黃芥末內服治療嘔吐、臍下絞痛;外敷治療關節炎等。芥末辣味強烈,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可以調節女性內分泌,增強性功能,還能刺激血管擴張,增強面部氣血運行,使女性臉色更紅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