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中醫、小穴位大功效。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神奇的中醫、小穴位大功效。 觀看人數:2912  

 

隨著生活節奏加快 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改變 越來越多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頸肩腰腿痛,頭疼 急慢性胃腸炎等等困擾著我們,為了使廣大的朋友少生病少進醫院,特整理了以下幾個效果不錯的穴位供大家參考使用。


1.偏頭疼: 率穀,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銀海精微》作率骨。《外臺秘要》作蟀穀。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別名耳尖。屬足少陽膽經。足太陽、少陽之會。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發際1.5寸,角孫直上方。布有耳顳神經和枕大神經吻合支,及顳淺動脈、靜脈頂支。主治偏頭痛,目眩,耳鳴,嘔吐,驚癇等。沿皮刺0.3-0.5寸。艾條灸5-10分鐘。

主治疾病頭痛,眩暈,嘔吐,小兒驚風。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麵神經麻痹,眩暈;頂骨部疼痛,胃炎,小兒高熱驚厥。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人體穴位配伍〗配印堂穴、太沖穴、合穀穴治小兒急慢驚風、眩暈、耳鳴;配合穀穴、足三裏穴治流行性腮腺炎。

〖刺灸法〗刺法:平刺0.5~1寸,局部酸脹,可擴散至顳側頭部。用手指沿頭皮前後彈撥可以即刻緩解疼痛。

灸法:間接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2.暈厥: 勞宮,經穴名。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出《靈樞.本輸》。別名五裏、掌中、鬼路。屬手厥陰心包經。滎(火)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一說在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太平聖惠方》)。布有正中神經的第二指掌側總神經和指掌側總動脈。主治昏迷,暈厥,中暑,嘔吐,心痛,癲狂,癇癥,口舌生瘡,口臭,鵝掌風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壯;或艾條灸3-5分鐘。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各種昏迷、暈厥、暈針,可快速催醒

主治

心痛,心悸,癲狂、癇,口瘡,口臭。中風,善怒,發熱無汗,兩便帶血,胸脅支滿,黃疸。

臨床應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昏迷、中暑、癔病、口腔炎等。配水溝、十宣、曲澤、委中治療中暑昏迷;配金津、玉液、內庭治療口瘡、口臭。

糖尿病自我按摩療法 按摩勞宮穴

該穴定位於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中指尖下。按摩手法采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不受時間、地點限製。也可借助小木棒、筆套等鈍性的物體進行按摩。

3.胃疼:足三裏,《靈樞.本輸》原名三裏、下陵。《聖濟總錄》名足三裏。別名鬼邪、下三裏。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屬足陽明胃經。合(土)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分支,腓深神經,及脛前動、靜脈。主治胃痛,惡心,嘔吐,呃逆,噎膈,納呆,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鳴,泄瀉,痢疾,便秘,腸癰,乳癰,目疾,喉痹,頭痛,失眠,眩暈,心悸,怔忡,氣喘,虛勞,黃疸,水腫,癲癇,下肢痹痛,癱瘓或麻痹,腳氣,急、慢性胃腸炎,潰瘍病,胰腺炎,膽囊炎,闌尾炎,高血壓,神經衰弱,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等。並有強壯作用。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0-30分鐘。

足三裏中醫術語,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傳統中醫認為,按摩足三裏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作用。足三裏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三裏"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裏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裏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深化研究

對胃分泌的影響針刺足三裏,治療消化係統病時,針刺對胃酸和胃蛋白酶有調整作用,原來水平高者,針刺後降低,而低者則升高,對營養不良患者低於正常的胃總酸、遊離酸、胃蛋白酶、脂肪酶等指標,針刺後可恢復正常。

對腸功能的影響:80例便秘患者,針刺後順利排便;對腹瀉患者有止瀉作用。

對呼吸功能的影響:40名健康男女青年,針刺足三裏時,安靜肺通量比針前增加24.9%,耗氧量增強22.8%。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①針刺足三裏可以促進乙肝表麵抗原轉陰率的提高。對免疫蛋白中的IgG、IgA有一定影響。能提高補體C3DHA值,從而控製發病。

②配三陰交,溫針治療121例,因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治療6天後,白細胞升高的有效率為73.6%。

4.便秘:天樞穴

【定位】臍中旁開2寸。定位方法:取穴時,可采用仰臥的姿勢,天樞穴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主治】 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實驗和臨床驗證,針剌或艾灸天樞穴對於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具有顯著的功效。

①腹痛、腹脹、便秘、腹瀉、痢疾等胃腸病。

②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

【操作】直刺 l~1.5寸。《千金》:孕婦不可灸。

【備註】 大腸募穴 

 

天樞穴可以雙向調節無論便秘腹瀉都能很好改善

綜述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闌尾炎、腸麻痹、細菌性痢疾、消化不良。

配伍:配上巨虛,有解毒清熱化濕的作用,主治急性細菌性痢疾。 配足三裏,有和中止瀉的作用,主治小兒腹瀉。

配上巨虛、闌尾穴,有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急性闌尾炎。

配大腸俞、足三裏,有溫通氣機,調理腸腑的作用,主治腸炎 。

配中極、三陰交、太沖,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

主治疾病:天樞穴是臨床常用穴位,其應用報道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經臨床摸索發現,天樞穴有其特殊的作用。天樞穴與胃腸道聯係緊密,對調節腸腑有明顯的雙向性療效,既能止瀉,又能通便,按壓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具有調理胃腸、消炎止瀉、通利大便等功能,既通便,又可止腹瀉。按壓刺激此穴,可疏調腸腑、理氣消滯、通便。

治療便秘

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大量實驗和臨床驗證,針剌或艾灸天樞穴對於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減輕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證候。具有顯著的功效。

方法:兩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壓天樞穴,在刺激穴位的同時,向前挺出腹部並緩慢吸氣,然後上身緩慢向前傾呼氣,反復做5次。兩腿並攏坐於椅上,按壓天樞穴,左腿盡量向上擡,然後收回,換右腿上擡、收回為1次。反復做5次。

身體正常的循環機能有所改變,“毒素”便會沈積在體內,導致宿便堆積甚至便秘。註意事項:①便秘尤應以預防為主。每天晨起可空腹喝1-2杯溫開水,或淡鹽水、蜂蜜水。②常吃各種新鮮蔬菜。③參加適量運動鍛煉。④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治療腹瀉

操作方法:讓患者先排去大便,仰臥於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沙發上,解開腰帶,露出肚臍部,全身盡量放松,醫者取肚臍旁6厘米處的天樞穴,分別用拇指指腹壓在兩側穴位上,力度由輕漸重,緩緩下壓(指力已患者能耐受為度),持續4―6分鐘,將手指慢慢擡起(但不要離開皮膚),再在原處按揉片刻。整個治療過程僅需數分鐘,腹中即感舒適,腹痛、腹瀉停止。絕大多數能一次治療見效。

5.痛經: 承山穴(特效)

在小腿後麵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凹陷處。

取穴時應采用俯臥的姿勢,承山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後麵正中,委中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即是。

現代常用於治療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痔瘡、脫肛,痛經等。配環跳、陽陵泉主治下肢痿痹;

配長強、百會、二白治療痔疾。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小腿肚抽筋(腓腸肌痙攣)、腳部勞累、膝蓋勞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脫肛、痔瘡等。

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位的療法有: 治療小腿痙攣。

6、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彈撥跟腱

跟腱,又稱為阿基裏斯腱(源於希臘神話中的“阿基裏斯之踵”),是位於小腿後側的肌腱。跟腱是人體中最粗壯有力的肌腱。

它長約為15厘米,由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向下融合而成,連接於跟骨後側。跟腱的主要功能為屈小腿與足蹠屈。行走時跟腱所承受的負荷可達體重的3.9倍,跑步時則可達體重的7.7倍。

跟腱上屬膀胱經走向範圍,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疼痛範圍多在膀胱經走向,按“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和中醫“以筋治筋”的原則,用手指沿跟腱的走向彈撥多數一次見效與減輕。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文章尾

熱門推薦

熱門推薦

 

01廣告刊版插入



這裡滾動定格

關於 EZ生活


EZ生活 一個創新多用戶部落格平台。網友可以在這裡免費創建自己的部落格頻道!分享學習的經驗。

華人最大的內容分享平臺!

重要聲明:ezp9.com分享生活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即時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ezp9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Facebook隱私權條款隱私條款侵權舉報著作權保護聯絡我們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