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初晴,騰雲繚繞,微風乍起,稻田翻起層層碧波。
小河從村裡緩緩流過,老牛在田邊吃草。這個如同仙境的地方,就是桂林陽朔夏棠村。
但由於生活的不便和對城市的嚮往,村裡人逐漸搬離老宅,走向城市的鋼筋水泥房。
一些代表民族歷史印記的青磚古宅,長時間沒有人居住,歷經歲月侵蝕,逐漸走向消失…而一對偶然來陽朔旅遊的德國夫婦,卻挽救了這裡一座400年的老宅。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2014年中旬的時候,德國設計師馬力歐夫婦來到陽朔。作為遊客,他們參觀了這個小而隱秘的古老村子。
雖然是名設計師,但身居德國的馬力歐哪裡見過這樣的老宅。高懸的匾額,雕花的木門,每一樣都讓他驚奇:電視中的俠士就住在這種房子裡!內心的震驚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據說,老宅是400年前本村武狀元修建的,但後來久無人住,已經被廢棄了二十多年,屋內陰暗潮濕,小院雜草叢生,看起來搖搖欲墜如同危房。
想到如此美好的東西,終有一天會消失,馬力歐夫婦就覺得著實可惜。於是,兩人經過一番商量後,決定自掏腰包,修繕老宅。
當時,馬力歐先生在德國設計行業正做得風生水起,馬力歐太太也是萊雅集團旗下兩個品牌總代理兼德國百強化妝品公司CEO。
但為這棟老宅,兩人辭了高薪工作,專心這一件事。
挨家挨戶拜訪當地村民,從17戶戶主手中租下老宅,村民相當好奇:「一個老破屋子,這老外怎麼這麼感興趣?」
就這樣,馬力歐夫婦在周圍人的好奇中,開始進行老宅的修復工作。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德國人的嚴謹在在全世界久負盛名,馬力歐夫婦的這一特質,給他們的修繕工作,提供了優勢,也帶來了不便。
馬力歐覺得老房子裡不能出現新的東西,但當地工人卻覺得好不容易住進新房,一定要有新的裝飾,雙方僵持不下,好幾次裝修師傅弄上去的東西,馬力歐再自己一點一點的給弄下來。
就像老宅用的泥磚,現在已經找不到人做了,工人們建議用石磚代替,馬力歐不願意,就一家一家的找,終於湊夠了需要的數量。
▼修繕前的門堂
▼修繕後的門堂
門堂保留原有的結構,脫落的門板上,刷上一層新的漆。
▼修繕前的牆麵
▼修繕後的牆麵
牆體外殼風化脫落嚴重,刷一遍新漆看著很是彆扭,一樣顏色的老漆又找不著,乾脆直接剝去白漆,露出牆磚也頗顯古樸。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木製的房梁歷經歲月,多已腐朽,被白蟻蛀蝕,馬力歐不得不丟掉它們,但還是選擇用新的實木替換,木頭的味道讓人心安。
粉牆黛瓦有抹不掉的中國味,五萬塊青瓦一塊一塊鋪,要花費不少時間,但最終也得以復原。
老宅已廢棄二十餘年,水電不通,馬力歐為了不破壞老宅原本的景緻,決定所有管道必須從暗處通過,通水通電成了改造中的大工程。
大夏天,工人們在太陽底下,挖坑埋管道「叫苦不迭」,但也讓大家看到外國佬,對於老宅真心實意的熱愛,幹起活來也更為用心。
屋裡屋外精緻的雕花門窗是馬力歐的最愛,小心翼翼的拆下來,清洗、修補、打磨、上漆,原先落滿灰塵與蛛網如今宛若新生。
最後就是內部裝修問題,馬力歐夫婦專門拜訪村裡的老人,竭力按照最傳統的狀態,安排老宅裡的空間佈局。
臥室依然放床客廳依舊做客廳,以前的夥房成了現在的廚房和餐廳。
喜歡讀書,所以專門留出一個房間作書房,平日裡可以在這裡休閒、讀書。
擺設也都選用村裡的東西,為老宅添置的全是符合其本來氣質的東西。
整個修復工程花費了整整一年,老宅在馬力歐夫婦的巧手之下,似乎真的恢復了曾經的風華絕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有愛人在側,日子也算是平靜自在。
保存下來的除了高懸在大門上那塊寫有「武魁」兩字的牌匾,還有那份歲月浸潤留下獨特韻味。馬力歐夫婦給這處老宅取名為「陽朔明清老宅院」。
老宅修繕完成後,吸引了好多國內外的客人來。他們忍不住讚歎的同時,也會小住幾日,在馬力歐特製的茶幾前喝杯茶,看本書。
漸漸的想要住的人太多,馬力歐夫婦乾脆開放了其中八間房,與往來過客共享老宅。
就這樣,他們在中國一待就是兩年多,品茶賞景,過著別有滋味的小日子,可德國家裡卻有事,不得不回去處理,老宅也實在是不能沒人照顧。
90後中國姑娘Jin成為可以託付的人,「這座老宅很接地氣,又有小隱隱於野的神秘。很接近我理想中民宿的樣子。」
「我還能看到螢火蟲,晚上天氣好還能看到滿天星星,這在上海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Jin留守老宅,和馬力歐夫婦一樣用自己的方式,守住這裡的生機。
老宅就好像陽朔生活的一個縮影「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Jin說:「我不知道這種美好還能保留多久,但至少在眼下我們這裡還能感受的。」
在陽朔當地,修復的比較好的幾個古宅都是外國人改建的。
一位來自桂林的大學教授看到陽朔老宅後感慨道:「最慚愧的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卻都是外國人在幫我們保護,但這些老宅都代表著我們本民族的歷史印記。」
對於傳統文化的沒落,我們似乎已司空見慣,覺得少一兩個沒什麼,但是每天少一兩個,下一個400年,還會剩下什麼?
好在越來過多像Jin一樣的年輕人已經開始行動起來。傳統文化之於我們,是不可複製的記憶,值得被珍視被守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