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龐貝城,東方有馬王堆,歷史專家為什麼這樣說,道理往大了講:馬王堆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件件都是國寶,其中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最早的《五十二病方書》等文物,那都是世界範圍內,絕無僅有的珍貴文物。
小編今天往小了說:將辛追老夫人的棺木打開,剝去包裹在她屍體外的絲綢衣服,文物專家竟在半個小時之內,就破解了三個歷史之謎,您想要知道事情具體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棺內的白骨,也就是白骨,從白骨的骨架上,並不能找到多少有關墓主的信息,更談不上破解歷史之謎了。而辛追夫人的濕屍卻不是這樣,專家將辛追夫人用絲綢斂衣包裹的屍體,從棺材中抬出來,然後就開始一件件地往下剝取絲綢斂服。
這些絲綢斂服包括:乘雲繡單衣,信期繡黃絹單衣,茱萸花紋單衣等等二十二層單衣。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些單衣揭去完畢,露出了辛追老夫人的屍體。
辛追老夫人的屍體完整,皮膚光滑,毛孔甚至都清晰可見,這件寶貝濕屍,因為不能長時間地暴漏在空氣中,故此,各項檢查的工作必須要盡快地完成。
真正破解歷史之謎的大戲也就隨之上演了:
1、令人不可想像的是,辛追夫人就好像繭蛹一樣,外麵被“蛹殼”絲綢斂衣包裹,她雖然穿著鞋子,可是裡麵卻沒有穿內外褲。如果不是辛追夫人的屍體實物,擺在眼前,任何一個歷史學家,還有文物學家,都不會相信漢代的古人去世,裡麵竟沒穿內外褲。

中國的古代,曾經有裸、葬一說,為什麼會有這種古怪的葬法,這是與民俗和風、水等學說有關,有很大的關係,但不管怎麼說,都不由辛追夫人屍體的實物證明,這就是辛追夫人的濕屍,破解的關於漢代葬俗的難題。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2、辛追夫人頭上的秀髮烏黑,秀發的髮尾還在腦後盤成了一個漂亮的髮髻,上麵插著別針一樣的梳子形狀的笄。專家取下束髮的笄時,她腦後的黑髮髻也掉了下來,露出了下麵黃白的頭髮。
辛追夫人真的夠時髦,2000多前,竟然懂得戴假髮了。在《周禮·追師》篇中,曾經有磓公貴族的女人佩戴假髮的習俗看來,上古的記距真伬瘯假的,辛追夫䴡的假髮,孜證明了這篇典籍的真實性。

3、脫掉辛追老夫人腳上的鞋子,專家驚訝地發現,老夫人竟是天足,也就是說,並沒有纏足。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關於中國纏足的起源,沒有具體的年份,反倒有多種多樣的傳說故事,一說,起源於南齊;二說起源於南唐的李煜。李煜編排了金蓮舞,舞者窅娘為了讓這段舞蹈更具婀娜飛風采,便纏足獻舞,以至於宮女紛紛仿效,纏足的“妖風”在華夏大地上,開始“流行”。
辛追老夫人用自己的一雙天足,證明了這樣一樁事實,她生活的漢代,並沒有纏足這件事兒。


考古就是與古人對話,考古就是讓過去的歷史,變得鮮活、豐滿和具體起來,考古沒用的觀點,很顯然是片麵和主觀的。考古真的有用,它不僅豐富了我們對過去的認知,而且也讓我們知道了過去的生活方式,我們從哪裡來,走過什麼樣的路,都是需要考古進行解答的。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參考來源:http://k.sina.com.cn/article_6401823032_17d94113800100d54l.html?cre=tianyi&mod=pcpager_fintoutiao&loc=7&r=9&doct=0&rfunc=100&tj=none&tr=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