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n.clm02.com/goez1.com/16728/16728_1.jpeg) 現在好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的糗事當作好玩兒的事情來講。 比如孩子說什麼童言趣語或者小大人一樣的話了;比如孩子做了很麼好玩的事情了等等,事無巨細但凡是家長覺得可以分享的,都會在親人朋友間娓娓道來,而聽到的人也都會隨之哈哈大笑,被孩子的一舉一動天真燦漫的模樣所感染。 當然,把孩子的趣事分享,是一件讓所有人都開心的事情,但是如果分享的事情是孩子的糗事或者孩子世界的秘密,家長還是要認真的去想一想。尤其是在孩子半大不大的年齡,聽得懂大人說話卻又對成人世界的幽默似是而非的時候,還是會出現一些小狀況。所以,家長往往會很困惑,為什麼孩子會莫名的發脾氣或者賭氣,為什麼孩子會越來越不聽話或者難以管理。 所有的事情出現結果一定是有原因或者觸因的,當孩子出現莫名其妙的不配合時,家長一定要找準關鍵點,很多時候,都是發生了一些大人認為無所謂而孩子卻非常放在心上的事情。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在人前給足孩子“面子”,而不是認為孩子就是孩子,能懂什麼的無所謂態度。 在孩子的同學面前,少說一些孩子的不足,少做一些相互間的對比; 在孩子的朋友面前,少說一些孩子的醜事,少渲染孩子在家中的負面信息; 在孩子的師長面前,少強調些孩子的缺點,要盡可能公平公正的正面評價孩子; ![](//cdn.clm02.com/goez1.com/16728/16728_2.jpeg)
學會給足孩子“面子”,不是說對孩子放任自流。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而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做好不同的應對方案,讓孩子真切感受到作為家長的底線,然後,孩子會一次一次的企圖碰觸或突破底線,家長需要做到的是,堅守自己的承諾,努力讓自己的言行一致。 比如,孩子為了要新玩具遭到拒絕後,在商場大哭大鬧,甚至躺倒在地上不起來。很多家長要麼發飆,要麼妥協。其實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一定是他之前通過這種模式達到過自己的目的,或者他觀察過別的小朋友通過這種方式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那麼家長在發飆或者妥協之前,先想一想之前有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發現孩子是還能夠聽進去家長說些什麼,並且還會用小眼神時不時的看看周圍的“觀眾”,那麼其實就是孩子在企圖碰觸或者突破家長的底線。這個時候家長要堅定但溫柔的表達自己的意圖,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但是要把原因講的清清楚楚,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自己不能得到這個新玩具。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家長的聲音不要過大,情緒不要過激,也可以適當的擁抱著孩子或者與孩子平視來講話。 如果孩子聽得進去並作出了自己的調整,就及時的表揚他,鼓勵他,甚至可以給予一些他意料之外的小小物質獎勵。 如果孩子沒有聽見去並繼續自己的所作所為,或者有過之而無不及,那麼就需要家長快速判斷一下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是什麼。要麼采取直接將孩子抱走,動作不可過急,配合適當的語速;要麼摟著孩子,靜靜的在他身邊等他平靜下來。 最極端的方式是家長要離開任由孩子獨自去表演,即便如此,也要在離開的同時告訴孩子,你會在哪裏等他。千萬不要脫口而出“你哭吧,鬧吧,我不要你了!” 如果是在路上偶遇別人家孩子如此的“表演”,要在走過之後輕輕的和孩子互動分析,這個如此苦惱的小朋友做的對不對?如果不對,應該怎樣做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是你,你會不會如此這般解決問題?同時要告訴孩子,如果你是這個正在哭鬧的孩子的家長,你也絕不會同意讓孩子如願以償。因為孩子用錯了溝通的方法。這樣做可以防範於未然。 學會給足孩子“面子”,因為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他們無法判斷出家長的一些善意謙虛。尤其是一些家長在一起,很多時候大家似乎都很謙虛的說自己孩子沒有別人家的好等等,然後過多的誇贊別人家的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孩子眼巴巴的小眼神。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時候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會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行為舉止。其實孩子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抗議,“你說不好,那好吧,我就不好給你看看。” 學會給足孩子“面子”,孩子會在家長的認可和誇獎中越來越積極主動,因為他得到了自己精神上心靈上的滿足,所以他也想要反饋給家長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