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非 爸爸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引路人,爸爸的教養和引領,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專家認為,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容易成功。 但在現實生活中,教養孩子的責任往往落在了媽媽的身上,許多爸爸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忙於自己的事業,導致很多家庭出現“爸爸缺位”的現象。在細究爸爸缺位詳情之時,我們發現讓人吃驚的一件事,那就是,不少孩子跟爸爸不親,源自媽媽們潛意識的“排擠”。 這的確是讓人訝異的一個事實真相,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下面的文章,我們一起來看看,讓爸爸們在育兒中逐漸成為一個邊緣性人物,媽媽們都是如何“辦到的”? 媽媽和孩子的親密無間 不少家庭裡,媽媽面對孩子都會比較“心軟”。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於是這個家庭裡的孩子很大了,還可能會和父母賴在一起睡。 這不是個正常現象。我們一般建議三歲分床,五歲分房,主要原因,並非是這個時候不分床/房,就一定會對孩子的長遠發展有多麼嚴重影響,而是遲遲不和孩子分開,裡頭往往暗藏著家庭關係失序的信號。 若你家床上還經常睡三個人,或者乾脆是爸爸讓位給孩子,獨自睡書房等,這可能預示著家庭關係比較混亂,一方面是媽媽跟孩子過度親密,這會導致孩子很難長大,情緒和行為方面更易出現問題;另一方面,爸爸在家缺乏應有的地位,那麼他自然也很難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 這樣家庭裡的媽媽,她們亟需找回除“母親角色”之外的其他角色,有意識地和孩子拉開點距離,並嘗試同時去做一個女人,一個妻子。
媽媽總是懷疑爸爸帶孩子的能力 很多媽媽出於各種各樣的擔心和憂慮,不敢撒手把孩子全權交給爸爸帶,自己反而被累的半死,還抱怨不停。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有時候真的不是爸爸不想帶孩子,而是媽媽就像監工一樣監視著爸爸帶孩子時的一舉一動,爸爸稍有不妥,媽媽馬上一頓數落,並把孩子接管過來。久而久之,爸爸哪裡還有帶孩子的積極性呢,索性當個甩手掌櫃,自己玩自己的去,也省的聽到媽媽的嘮叨和責備了。惡性循環也是就此開始的,爸爸帶孩子不夠完美,媽媽嘮叨不停,爸爸撒手不管就越來越不喜歡帶、不會帶孩子了……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父親與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各有優勢,必須做到陰陽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母親們偶爾也要放手,讓父親們多照顧孩子,除了提高孩子的智商,也能令家庭關係更加和睦。 家庭中“愛的序位”錯亂,讓爸爸邊緣化了 從人的發展來說,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係統。海靈格發現在家庭係統中,有一些隱藏著的、不易被人們意識或覺察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愛的序位,並不跟隨社會及文化的標準或規則運行,而是在這些標準或規則之上運行。如果我們跟隨“愛的序位”和家人相處,關係會很好,大家都能夠快樂和健康的成長;如果我們忽略了它,家人會受困擾,這些困擾就是“牽連”。 以前的文章中曾經展現過這樣一段對話: 一個5歲的男孩問媽媽:你最愛誰? 媽媽說:最愛爸爸。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男孩問了爸爸同樣的問題。 爸爸說:最愛媽媽。 男孩一臉的心滿意足,擠到爸爸媽媽中間說道:我同時愛你們倆! 對話雖短,但卻清晰、準確地闡釋出了一個三口之家,正確的“愛的序位”,即夫妻關係(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優先於親子關係(爸爸愛孩子,媽媽愛孩子)。 但是在一些家庭中,“愛的序位”常常是錯亂的,即親子關係,尤其是母子關係(媽媽愛孩子),是遠遠高於夫妻關係的。這樣錯位的序列關係,是把爸爸邊緣化的最大原因,媽媽是讓“愛的序位”錯亂的始作俑者,是媽媽聯手孩子將爸爸擠到一旁了。 那要怎麼做才好呢?只有一個,那就是好好經營夫妻關係,好好愛你的丈夫。 美國哈佛大學2003年研究發現,女孩缺少父愛容易學不好數學,男孩缺少父愛容易產生情感障礙。在接受調查的1000位個例中,女孩學不好數學的其中有90%是常年和母親在一起生活的;有情感障礙的男孩其中86.7%平時很少和父親溝通。美國耶魯大學連續進行了一項12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從小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高、聰明、精力旺盛、善交際、學習成績好。 既然父親參與育兒有如此之多的好處,媽媽們為什麼還要把爸爸這個好幫手邊緣化呢?除此之外,父親多參與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必然會緩解母親的壓力和負擔,這無疑將增進夫妻感情,豐富夫妻生活,促進家庭的幸福和穩定,給孩子成長提供一個更良好的環境,這也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開端。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無論是為孩子還是為自己,媽媽們都要行動起來,自己逐漸讓權、退位出來,鼓勵爸爸回到家庭的中心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