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輪迴不止,大自然定的法則,我們無法去改變。所以在親人歸於塵土的時候,我們在悲傷之後也會逐漸恢復平靜,只是在心中默默地緬懷著。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死亡是無法理解的事情,爺爺是不是睡著了?奶奶明天還會做飯嗎?此時你該如何回答,是殘忍的直接解釋,還是編織一個美好的故事?
以前看過一個故事,說的也是爺孫倆的離別,先和大家分享一下。
那一天夜裡,爺爺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之後家人就忙碌的料理起後事。沒想到在入殮時發生了一個意外,一直在旁邊男孩突然踢了一腳已經去世的爺爺。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一荒誕的行為讓周圍的人嚇了一跳,孩子的父母也大聲責罵。
入殮結束了,大人們哭哭啼啼的看著棺材,準備蓋上最後的棺木,卻聽見有人大叫:
「不要關上它!」
還是剛剛那個男孩。男孩的奶奶收拾一下心情,慢慢的問道:
「為什麼不給爺爺蓋上?還有剛剛為什麼要踢他?」
周圍瞬間靜悄悄的,大家都想知道原因。
「爺爺睡著了,我想叫他起來。我每次只要做壞事他都會生氣,然後就會撓我癢癢,這樣很好玩。這次我踢他了,他馬上就要起來了,你們不要把爺爺關起來。」
稚嫩的聲音敲擊每個人的心靈,久久不能平靜。
對於一個懵懂的孩子來說,死亡可能只是睡著了,所以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叫醒他們。但是親人必然不會醒來,那麼麵對孩子的疑問,我們又該怎麼去解釋呢?
有一天我在樓下的超市閒逛,就聽到老闆娘和他五歲兒子的對話。
媽媽:「希希他死了,死了的意思就是這個世界上再也不存在這個人了!」
小孩:「是嗎?那我們可以叫他媽媽把他再生出來啊。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媽媽:「生出來也不是同一個人了。你看他家的現在的孩子叫豪豪,這是希希的弟弟,希希已經不存在了。」
聽到這孩子就不說話了,看起來還有點兒傷心。
當時我覺得這種方式對於孩子來說,真的過於殘忍,對於孩子幼小的心靈也造成一些傷害。於是當晚我和國外的同學也聊起了這一話題,結果他給我的回答讓我震驚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他說,這很正常啊,在國外都有專門的死亡教育。比如美國會請一些殯葬行業的人員或護士走進課堂,模擬一些親人死亡後的應對方法,讓孩子體驗一下孤兒的感覺,他們甚至會帶孩子直接去火葬場看火葬的全過程;英國更直接,他們會開設與死亡有關的課程,讓孩子體驗失去親人的感覺。
聽到這一的回答,我確實不敢苟同。這麼做太直接,因為我小時候就被老爸的直接嚇到過。
小時候我無聊問老爸:「死是什麼意思啊?」
然後我爸直接來了句:「就是兩眼一閉啥都不知道了,睡過去再也醒不來的意思。」
我深刻的記得,我有很長一段時間怕睡覺,怕第二天醒不來。
此外還記得在電視上看一個科普節目,說心臟病的人心臟跳人就死了,於是我又在意自己的心臟還跳不跳。
有位媽媽分享她和孩子關於死亡的對話:
「你不能那樣,很危險」
「會怎樣?」
「會死的」
「那又怎麼樣」
「死了就沒感覺,不能動了,再也好不了」
「那又怎麼樣」
「你先試試不能動會怎樣」
幾分鐘後
「好啦,我不會那樣做了」
似乎是不錯的方法,新技能get。不過具體選擇什麼方法還是要媽媽根據孩子的心靈的發展和韌性去選擇,當然我個人更支持委婉一些。
最後再說一個我姐和他兒子的故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侄子:「媽媽,你也會死嗎?」
我姐:「是的啊。」
侄子:「不想媽媽死呢,可以讓小姨代替嗎?」
嗬嗬,我就是那個小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