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藥食兩用的食物?「驅寒除濕數胡椒,蔥辣薑湯治感冒」。在農村地區常見的食物。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藥食兩用的食物?「驅寒除濕數胡椒,蔥辣薑湯治感冒」。在農村地區常見的食物。 觀看人數:157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藥食兩用的食物?

俗話說:“驅寒除濕數胡椒,蔥辣薑湯治感冒”。在農村地區常見的食物。

驢肉

驢肉,為馬科動物驢的肉,其入膳歷史相傳已有兩千多年,並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之說。

其肉質比羊肉細嫩,每100克含蛋白質18.6克、脂肪0.7克、鐵10毫克、磷144毫克、鈣13.6毫克,並含多種維生素,以及動物膠和骨膠元等營養成分。

屬於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低膽固醇肉食,對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等有良好保健作用,能為老人、兒童、體質虛弱者和病後調養的人提供營養補充。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上黨臘驢肉,在清嘉慶年間即已成名,成為皇室貢品。

驢肉進入藥用,見於唐代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

其味甘、酸,其性平偏涼,主入心、肝二經,功能補氣養血、滋陰壯陽、安神除煩,對虛勞勞損、久病之後出現的氣血虧虛、短氣乏力、倦怠、羸瘦、食欲不振、心悸失眠、陰血不足所致的眩暈和肢體攣急及功能性子宮出血、出血性紫癜有一定作用。

《食療養生本草》載:

用鮮驢肉250克、大棗10枚、山藥10克,經加工處理,加入適量佐料,製成的“大棗山藥驢肉湯”,具有益氣補血、壯筋骨之功,對積年勞損、氣血兩虛、短氣乏力、倦怠羸瘦、食欲不振者,有一定防治之功;

並稱:取驢肉100克,配蔥、薑、蒜、醬油、鹽適量。將驢肉洗淨、切塊,置於鍋中,加入清水適量,煮至熟爛,入味後空腹食之,有益氣補血作用,並可用於癲狂等病症的輔助治療。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現時,每到冬令,尚可見酒店或餐館將驢肉紅燒,製成扣肉,或製成火鍋,或爆炒,或製成驢肉湯,奉呈給食客享用,其味亦很美。

但應注意:孕婦、脾胃虛寒者及慢性腸炎、腹瀉者不宜食用。

有外感表證即感冒未愈時、體內濕熱較重者亦不宜用。

有瘡癩、皮膚疾患者不宜用。

食用驢肉時,不可同時服用荊芥及含荊芥的方藥,不宜喝茶,不可與豬肉同食,且一次不宜食之太多。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鹿肉

鹿肉,為梅花鹿和馬鹿的肉。

早在公元前11世紀,我國就有馴鹿的記載,是世界養鹿歷史悠久的國家,我國鹿產品用於醫療保健的歷史久遠,入藥部位之多、使用範圍之廣均為世界之最。

早在舊、新石器時代漁獵社會時期鹿類即已成為人類的犧牲品。

殷紂王建“鹿苑”,唐代人中舉後“歌鹿鳴”、“設鹿宴”,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求》中記述鹿肉的烹飪技術,清代鹿肉成為貢品,說明我國食用鹿肉的歷史悠久。

近代隨著養鹿業的發展,以鹿肉為原料的佳肴已有百餘種。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鹿肉雖尚未成為普通百姓廚房中的常用食材,但有些區域性市場零星有供,將鹿肉引入醫藥著作記載亦較早,在南北朝時的《名醫別錄》一書中即有描述,稱其能“補中、強五髒、益氣力。”

當代《中藥大辭典》稱其能“益氣助陽、養血祛風,主治虛勞羸瘦、陽痿、腰脊酸痛、中風口僻”;

有的著作中載其能“補脾胃、益氣血、補助命火、壯陽益精、暖腰膝”。

《中華人民共和國·臨床用藥須知》中藥成方壽芑卷2015年版所載“全鹿丸”,方中的主藥即為鹿肉乾,並配用了黨參、熟地黃、肉蓯蓉、枸杞子等30多種藥物。

用以補腎填精、健脾益氣,治療脾腎兩虧所致的老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夜尿頻數、崩漏帶下等症。

鹿肉雖可單獨燉食、煮食、煎湯、熬膏食,但多用於藥膳。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如《千金翼方》中用於補虛扶弱的“鹿肉湯”,用鹿肉2000克,生地黃、茯苓、黃芪、麥冬、甘草各60克,川芎、當歸、人參各90克,生薑180克,大棗20枚。

先將鹿肉切片備用,其餘粉碎為粗末。以水適量煮肉,去肉納藥再煮,去渣即得,分次服藥,以治產後虛弱;

再如《養生隨筆》書中用於補腎助陽的“鹿肉粥”,以鹿肉50克、粳米50克,味精、食鹽、香油、蔥、薑末、胡椒粉、料酒各適量。

取鹿肉切絲,粳米淘洗幹淨。炒鍋內放香油、蔥、薑末煸炒,再加入鹿肉絲稍炒,烹上料酒,加入清水及粳米煮沸,撈去浮沫,轉為小火慢熬。

粥成後,再調入味精、食鹽、胡椒粉各適量。每日2次,每次1碗,作早、晚餐,溫熱服食。

對腎虛體弱、精少、健忘、畏寒及氣血不足、體倦乏力、月經量少者有較好補益營養之效;

又如《宮廷頤養與食療粥譜》書中用於滋補氣血的“鹿肉小米粥”,即用鹿肉100克、大棗10枚、小米50克。將鹿肉洗淨切細,與小米、大棗一同用小火慢煮成粥。

空腹時食用,用治氣血兩虛、精氣不足較為有益。

但鹿肉性溫,痰熱咳喘、胃有實熱、陰虛火旺及吐血、咳血者應慎用;且在服食鹿肉時不宜同時服用南瓜,有文獻稱如同用可引起腹脹腹痛。

(網路圖,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問答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 主任藥師 劉紹貴

藥食兩用的食物有很多,這裡簡單說幾種比較常見的。

首先說一個八角茴香,別名舶上茴香、舶茴香、八角珠等。為八角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實。功效為散寒、暖肝、溫腎、止痛,理氣開胃。用於治療寒疝腹痛、脘腹疼痛和嘔吐少食等症狀。但是注意陰虛火旺者要慎服。

第二個介紹也很常見的刀豆,別名刀豆子,大刀豆。是豆科刀豆屬的栽培亞種,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也是豆科植物刀豆的種子。功效為降氣止嘔,溫腎助陽。可以用於治療虛寒性呃逆嘔吐,腹脹,腎虛腰痛等症狀。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第三個要介紹的是同樣很常見的山藥,又名薯蕷。功效為益氣養肺、補脾肺腎。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肺虛症,消渴症,腎陰虛症等。但山藥養陰而兼澀性,可以助濕,所以濕盛中滿或有積滯的人不適宜單獨食用,實熱實邪的人也要忌食。

俗話說:“驅寒除濕數胡椒,蔥辣薑湯治感冒”,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藥食兩用的食物?

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的食材同時也是藥材,也就是藥食同材的食物。種類很多,幾乎所有的食物都是具有藥食同源的功能的。

在古代,有神農嘗百草,為我們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為我們開發了很多能夠直接吃的食物。後來又有仁心大家比如李時珍,扁鵲,華佗,張仲景等人,在藥食同源的探索中,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蔥薑大棗,辣椒胡椒,大蒜胡蘿卜等食材,都是我們常用的,經常吃到的食物或者調味品,可以說對人體不但是營養的補充,更是對人體具有調理和修復作用的藥材。而且是純天然的來自大自然的原生態,內含天地之精華和靈氣,而滋養人的五髒六腑,修復受損機體。俗話說的“五穀為養”一點也不誇張。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說的就是尋常的蘿卜和生薑的功效了。蘿卜賽人生,不一定要吃大補的高價滋補品,只要經常吃大蘿卜就好。

俗話還說,“藥補不如食補”,吃的好吃的科學,就不用經常買藥吃。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膳食,比啥補藥都強。

國家衛生部門曾經統計過,在日常的藥食同源食物,竟然有100多種!可見食材是多麼的豐富。

藥食同源的食材取用方便快捷,而且毒副作用很小。價格上麵是物美價廉的,又不會像吃藥那樣的苦口。可經常食用防治各種疾病。

 評論

平淡才精彩65  三農領域創作者05-25 02:14

32贊

謝邀請,日常生活中,“驅寒除濕也是只有胡椒,花椒,辣椒,蔥薑蒜,還有香菜做湯治感冒的。在老家農村還有一種土方式,就是感冒嚴重了,準備一盆熱水,把燒柴火的煬灰撈出來一些放進熱水裡,把腳踩進去多洗幾次,感冒就好了。這些都是小方法,但作用還是蠻見效果。硬是得了嚴重的感冒還是去醫院看看唄。

 3評論

有緣人153832681  江蘇新洋米業有限公司職工 情感領域創作者05-25 11:44

24贊

謝邀,民以食為天,生活中食物離不開蔬菜,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在生活中吃什麼食物不是相對的,也不是絕對的。有些食物對人有多處,也有壞處。生活常識要了解對人是有一定的好處。

"驅寒除濕數胡辣,蔥辣薑湯治感冒"是有一點用處,但生活中如芹菜治高血壓,菠菜補鈣,白菜減肥,胡蘿卜有營養食素,白蘿卜潤肺,香菜治咳等一繫到生活小常識。蔬菜吃出健康來,平時多注意一點,生活中藥食兩用方麵很多,但也要主意相生相剋,不能麻目亂吃,調理搭配。圖片來於網路。

參考來源

參考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www.toutiao.com/a6627985750367404301/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文章尾

熱門推薦

熱門推薦

 

01廣告刊版插入



這裡滾動定格

關於 EZ生活


EZ生活 一個創新多用戶部落格平台。網友可以在這裡免費創建自己的部落格頻道!分享學習的經驗。

華人最大的內容分享平臺!

重要聲明:ezp9.com分享生活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即時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ezp9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Facebook隱私權條款隱私條款侵權舉報著作權保護聯絡我們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