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番茄買回家最多放一周,可濟南一位網友家的番茄放了兩個多月了,還倍兒精神,這是要成精的節奏啊?
然後這位網友在自己的朋友圈直播了這只堅強的番茄“成精”的過程……

今年8月份,濟南傅女士在家門口的農貿市場購買了四個番茄,當天炒菜吃掉三個後,剩下的一個放在廚房就被遺忘了。
直到9月份,當傅女士再次見到這個番茄的時候,距離購買之時已經30多天了,然而令傅女士驚訝的是,這個番茄不僅沒有任何損壞,而且表皮依舊顏色光鮮,跟剛買回來時的樣子一點都沒變。
出於好奇,傅女士從那天開始在朋友圈記錄了這個番茄的變化過程,這一記錄就是兩個月的時間。截止到昨天,番茄已經在傅女士家度過了79個夜晚,不少看過傅女士朋友圈的人都驚呼,這個“長生不老”的番茄究竟是什麼做的?

這就是那個堅強的番茄

56天

62天

70天
記錄79天
想驗證究竟能放多少天
傅女士告訴記者,起初,她只是因為看到番茄很久沒放壞,感覺很好奇就發了個朋友圈,“沒想到一記錄就是兩個月,79天了番茄還沒放壞,現在我倒是很想知道這個番茄究竟能放多少天。”
之所以對這個番茄放不壞感到那麼好奇,大概是因為番茄沒有任何冷藏儲存,是完全放置在自然條件中的。
傅女士回憶說,當初購買的時候並沒有感覺到番茄有什麼異常,但是現在仔細想想還是有細微差別,“買的時候,番茄顏色就比較紅,看起來很好看,但是果肉質地很硬,沒有過去番茄的沙瓤,炒製的時候感覺也很硬,果蒂附近不像以前家裡種的番茄一樣顏色是綠的而是白的。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為了驗證番茄的存放時間,傅女士中途也買過一次番茄,“我專門買了兩個番茄回來做實驗,其中一個買回來大約10天左右就壞了,但是另一個同樣久放不壞。到現在那個做實驗的番茄也在家保存了將近40天了。”
傅女士說,無論做實驗的番茄還是已經放置了79天的番茄,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放了很長時間,番茄依然“完好如初”,不止沒有黴變的跡象,連外皮都完好無損,既沒有損傷和萎縮褶皺現象發生,硬度也沒有改變,“照這樣的形勢看來,我覺得那個番茄放上100天應該是問題不大。”

菜農說法
可能是用藥水催熟的
趙先生是濰坊的一位菜農,他家裡一共有三個大棚,每年都是以種植番茄和黃瓜為主,“自己家種的番茄摘下來都得輕拿輕放的,不小心指甲劃上一個口子這個番茄就壞了,更不用說放那麼久了,”趙先生說,可能是一些菜販為了利益想出各種辦法延長售賣時間,“他們是提前把還沒成熟的番茄摘下來,泡上藥水之後催熟,雖然顏色變了但是其實根本不熟,但是那種番茄顏色好看並且能存放更久,因此銷量反而不錯。”

沒有最牛只有更牛
這個番茄放8個月沒壞
李先生告訴記者,那天早上他去朋友家做客,把在看到的79天不腐的番茄新聞講給朋友聽,沒想到對方聽後竟然表示自己家中還有一個存放時間更久的番茄,在家裡放置了8個多月都沒有腐爛。“我覺得是個挺有意思的事,就趕緊打電話告訴你們,沒想到身邊就有這樣的事,番茄能放8個月還不壞。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記者來到李先生朋友李女士家,見到了這個已經放了8個月的番茄。從外面看,番茄色澤光鮮,表皮沒有出現任何褶皺現象,只是在番茄底部出現了兩個黑色的斑點。李女士說:“番茄雖然在家裡放了8個月,但是樣子一點也沒有發生改變,跟剛買回來的時候沒太大差別。”

李女士家8個月的番茄
據李女士介紹,番茄是今年三月份,孩子回家的時候買回來的,“買回來就不太好吃,當時吃了兩個,剩下的就放一邊忘了,直到上個月發現這兩個番茄竟然還沒壞,就切了一個,”李女士說,那個番茄切開之後看著跟剛買回來的時候差別不大,聞起來味道也沒有改變,“但是裡面全是白筋,紅色的果肉很少,一看就不好吃,再加上番茄在家放了那麼久,就直接扔掉了,但是番茄看起來應該還是好的並沒放壞。”
專家說挺正常
不壞番茄屬“硬果型”
番茄放這麼久,真沒什麼問題嗎?除了報料自己家也有久放不放番茄的市民外,還有一些人打來電話,則希望記者能再跟進報導,想搞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
就此,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蔬菜研究所的副所長汪炳良教授。此處有必要先交代這個蔬菜研究所的“來頭”:它的一個主打方向就是蔬菜的“生長發育調控與安全生產”,該方向以番茄、黃瓜等我國重要栽培蔬菜為物件,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果實發育調控機製”。

至於汪教授本人就曾擔任過浙江省委、省政府科技特派員,發揮過智囊作用,他帶過的一個研究生的碩士論文題目就叫《耐貯番茄材料果實的貯藏特性及遺傳規律研究》。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汪教授告訴記者,原先正常成熟的番茄採摘第五天就會開始腐爛,等到第二十五天腐爛率幾乎達到100%;並且果實風味很快變質,品質下降。而番茄是我國主要的蔬菜之一,每年採摘下來的番茄耗損量占總產量的15%-20%,經濟損失很大。

於是,耐貯藏的番茄品種應時而生。比如,前幾年,番茄育種專家就先後發現了多種番茄成熟突變體,它們的共同特性就是果實成熟過程非常緩慢,產生很少的番茄紅素,果實硬度很大。而這種利用番茄成熟突變基因(遲熟基因)培育的耐貯品種,就是延長貯藏期的一種途徑。
汪教授介紹,久放不壞的番茄就屬於“硬果型”作物。其特點就是果肉較硬、汁水較少,不易腐爛,通常可存放兩到三個月,果實不變色或轉為淡黃色。如果外界溫度適宜,空氣相對乾燥也可以保存的更持久。
在採訪中,山東農業大學的一位元教授也告訴記者,目前國家對番茄的貯存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保鮮手段相當完備,番茄比以往貯存時間更長屬於正常現象。

耐貯存是泡了藥水?
不可能,泡了更難長儲存
對於市民擔心的轉基因或者泡過藥水的擔心,汪教授表示不必過慮,“目前咱們國家還沒有轉基因的番茄,國內的品種已經能夠達到需求,並不需要對番茄進行轉基因的研究,並且番茄在自身成熟過程中就會產生乙烯氣體,未成熟就採摘浸泡藥水會加速衰老速度,更無法達到長久儲存的目的,因此都不可能。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此外,汪教授還傳授了一個小竅門,“如果購買了這種‘硬果型’番茄,覺得不放心的話,可以把番茄和香蕉放在同一個塑膠袋裡,香蕉釋放的乙烯氣體會很快將番茄催熟,跟普通番茄並無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