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VS蔬食】
素食者說:素食並不就是蔬菜。雜糧、蔬菜、水果、乾果、菌類、豆製品都是素食
提起素食,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青菜、蘿蔔和豆腐。事實上,素食並不僅僅是青菜、蘿蔔和豆腐這些蔬菜。
素食餐館的解釋:「素食,就是在飲食中排除源於動物的成分。簡單說來就是不吃肉,不吃魚,不吃動物性食物。素食,不僅僅就是於蔬菜。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
除了蔬菜,素食還包括瓜果等其他植物性食物。在素食包含的種類中,大家比較常見的穀物(包括水稻、小麥、大豆等)和堅果(包括核桃、花生、瓜子等)也屬於素食的兩項分支。事實上,五穀雜糧、綠色蔬菜、美味水果、各色乾果、食用菌類、豆類製品……這些都是素食的源頭活水。
而我們通常所說的「素食」,涵義也很廣泛。目前國際上通行的素食種類一般包括四種。
1.奶素食:可吃奶類製品,不吃蛋類、肉類。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2.蛋素食:可吃蛋類,不吃奶類製品及肉類。
3.蛋奶素食:蛋奶均食,不吃肉類。
4.嚴格素食或純素食:蛋類、奶類及一切與動物有關的食品包括燕窩、蜂蜜等都不吃,只吃植物。
【素食vs偏食】
素食者說:偏食只與營養素缺乏有關,與素食無關。
因為不吃肉類,因此很多人自然地也就把素食和「偏食」聯繫了起來。的確,很難想像一個成天和素食打交道的人如何去補充雞、鴨、魚、肉裡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偏食和素食,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它們之間根本就不可能產生聯繫。」現北京大學素食協會會長羅浩替我們解答了這個存在於大部分人心中的疑惑。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羅浩說:「人體生存所需要的7大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以及膳食纖維,缺乏了這7種營養素其中之一,就是偏食。而在素食中,能找到雞鴨魚肉等動物性食物中所能找到的營養成分。」
舉個最普通的例子,很多人認為必須以肉食補充蛋白質和脂肪,其實通過素食完全可以滿足。如豆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植物性蛋白質其實比動物性蛋白質更優質,更易為人體吸收。
維生素B12在植物中的獲取來源:「紫菜及海藻類、牛奶、乳酪、乳製品。」
【素食VS營養】
既然素食中含有動物性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為什麼長期吃素的僧尼還會營養不良呢?
羅浩這樣向記者解釋:「如果素食會造成某人營養不良,或者是體質下降的話,那是因為他不懂得科學安排膳食。」
肉食或者雜食,如果不能合理搭配,也會出現缺乏某一種維生素、糖類、礦物質、尤其是纖維素的營養缺乏。
素食者並不是僅僅吃蔬菜水果那麼簡單,還應該多吃豆製品,多吃堅果。「雖然不吃肉,但食物也應該多樣化,科學合理的搭配。」
穀類、豆類、薯類、蔬菜、鮮果等幾大類食物,加上適量的油脂等調味品,應該經常換著花樣吃。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這樣,才算是合理搭配。
【素食VS健康】
素食者說:素食,可以讓人活得更健康
素食的最大好處,就在於它的健康功效,這恐怕也是大多數人選擇素食的初衷。
王煜就是位素食的堅決擁護者。對他而言,五年的吃素經歷並不算長,但吃素後明顯感覺到的身體變化卻足夠受益終身。他笑著告訴記者,他的血壓和膽固醇以前一直偏高,但自從食素後明顯有了回落。身體的這種可喜變化給了他吃素的動力和恆心。
記者接觸的每一個素食者,幾乎都能說出吃素的種種好處來。就連素食經歷才半年的蔣春松,提到吃素對身體的好處,也是滔滔不絕。在下沙一家人力資源部門上班的她,因為飲食的不規律患上了慢性胃炎。每天中午昏昏沉沉的狀態更是令她沒有飽滿的精力應對工作的壓力。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可自從吃素以後,不僅從沒因為胃疼去過一趟醫院,就連頭疼等不舒服的感覺也漸漸消退。
【素食VS疾病】
素食者說: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能有效控製和預防慢性病
「動物蛋白能顯著增加癌症、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腎結石……更令人震驚的是:所以疾病都可以通過調整膳食來進行控製和治療。」這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坎貝爾博士在對飲食習慣和健康進行過長期研究後得出的結論。這位被譽為「世界營養學界愛因斯坦」的教授就是個嚴格的素食主義者。在從事營養學幾十年調查研究後,坎貝爾有了充足的數據去證明: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會導致各種慢性病的發生;而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最有利於健康,也最能有效控製和預防慢性病。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說到,「中醫講究的是食療,可見,食物的確能治病。而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藥食同源』的觀點擴大。」
同樣,中國工程院院士,營養與食品安全專家陳君石在一次電視節目的訪談中也擲地有聲:要遠離諸如心腦血管、癌症、肥胖等慢性疾病,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採用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