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自我調理“糖尿病”的方法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一個自我調理“糖尿病”的方法 觀看人數:108  

 

生活中我們要是聽說某某人得了糖尿病,肯定都是瞪大了眼睛,滿臉的吃驚與同情,好像得了癌癥似的。其實,根本沒有這麼誇張。糖尿病本身是血糖高,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只是它的並發癥而已。但我們若是及時控製住了糖尿病,不給並發癥發作的機會,那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有這樣一則信息:就是說有個人被診為糖尿病,他因此非常害怕,整天茶不思飯不想,就想自己死了怎麼辦;後來這個人真的死了,怎麼死的?因為耽誤了治療,再加上情緒極度抑鬱,後來真的發生了並發癥,人就這樣完了。在我看來,這個人是被自己嚇死的。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如果他能正視這個病情,擺正心態,也不會有這個結果了。
  


糖尿病在中醫裏屬於“消渴”範疇,我們古人對此病早有論述,《素問奇病論》載:“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這是黃帝與岐伯的一段對話,意思是,黃帝問岐伯:有的病人口中發甜,這是什麼病?是怎麼得的?岐伯回答道:這是由於食物的精氣向上泛濫,病名“脾癉”。


正常情況下,飲食到了胃以後,經過初步的消化,再由脾運化至全身。如果脾有熱,失去正常的運化功能,則津液停留,向上泛溢,所以使人產生口中發甜的癥狀。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這是因為飲食過於肥美所誘發的疾病。得了這種病的人平時大都喜歡吃肥甘厚味的食物,而厚味使人生內熱,甘味使人胸腹滿悶。因此食氣上溢出現口甜,時間長了就轉成消渴了。
  
在這裏,“脾癉”類似於我們現代醫學所說的糖尿病前期,即胰島素抵抗引起的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受損,如果防治不及時,就會發展成消渴,即臨床期糖尿病。

 

中醫認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屬肺,主要表現為口渴多飲;中消屬胃,表現為多食善饑;下消屬腎,以多尿為主。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怎麼解決“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呢?方法如下:


1、多飲:

早期的上消,主要表現為口渴,平時多喝水才會感覺舒服一點,這是肺熱津傷所致。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對於這種情況,可以按摩肺俞、合穀、魚際、三陰交等穴來進行調節。新經絡公眾號提示,肺俞穴雖屬於膀胱經,但它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氣聚集的地方,對於調節肺臟有很好的功效。找肺俞穴時,先低頭,脖子後面正中有一個骨性的突起,此處是第7頸椎的棘突,往下數3個這樣的突起是第3胸椎棘突,再往兩邊1.5寸處就是此穴。


合穀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裏。


魚際穴是肺經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大約相當於第1掌骨中點橈骨的赤白肉際處。


平時多對這幾個穴位進行按摩,對血糖有很好的調節效果。

  
2、多食
  
一旦肺燥熱,它的輸布津液的功能受損,便會引起胃燥津傷,脾陰虛耗,中焦脾胃運化就會受到抑製,就會產生中消癥狀。消穀善饑是中消典型的癥狀。什麼是消穀善饑呢?它是由中焦熱盛所致的胃內食物消化快的癥狀,也就是說你不停地吃,但老覺著餓。為什麼這樣呢?就是因為燥熱傷胃、胃火熾盛所致。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靈樞大惑論》載:“胃熱則消穀,穀消故善饑。”此時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給身體減負,調理身體,修復疲憊不堪的脾胃。這時你的主食不能吃得過少(主食應當根據個人的工作性質、勞動強度和體重等具體情況而定);平時要少食多餐,可將每天飲食總量分配到4-5餐中;也不要因為怕油膩而單純吃素,要做到葷素搭配。
  

平時我們也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法進行輔助治療。其中,脾俞、胃俞、中脘、足三裏等穴都能很好地調節脾胃功能。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們的主要作用是調節各自對應的脾和胃的功能。脾俞穴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胃俞穴在背下部,於第12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線向左右兩側用食指、中指並攏量取2橫指處即是此穴。


3、多尿
  
腎功能不好導致的糖尿病的一個明顯特征是多尿,我們可以通過多按摩腎俞穴、太溪穴、三陰交穴來調節腎的功能。

4、體重減少
  
由於胃的無序工作,盲目地快速消化食物,必然增加脾化血的工作量,導致脾熱。

sponsored ads
sponsored ads


胃熱、脾熱使人體代謝加快,導致人體消瘦、乏力。


按摩橋弓穴,能治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有時候因為生氣或者其他情緒不穩,血壓會突然升高。這時候,穴位按摩能起到快速緩解作用。這個穴叫橋弓穴,位於人體頸動脈竇的部位,推拿這個穴位,能夠使人的心率減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具體做法是: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自上而下地推按位於耳後到鎖骨上窩處成一條線的橋弓穴(當頭側轉時,從耳後到鎖骨頭有一條肌肉突出在頸側,整條肌肉即是),一定要從上往下推,適當用力。需要註意的是,推拿橋弓穴時只能一側一側地進行,切不可兩側伴隨推拿,因為雙側推拿會影響頭部供血,刺激過強,容易導致頭暈甚至昏厥。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用、請分享、傳發給你的朋友們!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google廣告

 

 

轉發 分享 是一種境界

文章尾

熱門推薦

熱門推薦

 

01廣告刊版插入



這裡滾動定格

關於 EZ生活


EZ生活 一個創新多用戶部落格平台。網友可以在這裡免費創建自己的部落格頻道!分享學習的經驗。

華人最大的內容分享平臺!

重要聲明:ezp9.com分享生活網,本站所有文章由會員即時發表,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所有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ezp9張貼的文章。 由於本站是受到「即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文章,如有不適當或對於文章出處有疑慮,請聯絡我們告知,我們將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撤除。
若有任何文章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瑱妥 著作權侵害通知書 ,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刪除或修正。
若文章或是內容有問題請 | 聯絡我們 | ,我們將會第一時間優先處理。
使用注意事項使用規則Facebook隱私權條款隱私條款侵權舉報著作權保護聯絡我們廣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