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明白「做自己」有多重要,但有時候還是免不了偽裝,去迎合他人的喜好。這是我們從很小時候就學會的「生存之道」。小時候,只要我們乖巧一些,就會被父母誇獎,一旦流露出父母不喜歡的情感,就會被批評甚至責罵。
久而久之,我們成為了父母喜歡的「乖孩子」,但那個真正的自己呢?可能已經被扼殺了。
▼小孩子沒什麼是非觀,很多時候只能靠假裝迎合別人的情感。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比如父母講了一件傷心事,孩子明明不知道為什麼傷心,但大人難過,也只能跟著難過了。這只是小事,但下麵這名網友的經歷卻嚴重得多。
他表示,小時候每次跟兄弟吵架,都會被父親責罵。父親會嘆口氣,厭惡地說:「煩死了!」再配合臉色,孩子的感受可想而知。漸漸的,他下意識壓抑住了全部攻擊性的情感,最後罹患了精神官能症。
每次他說別人好,父親也會露出厭惡的表情。孩子內心最大的恐懼就是「被拋棄」,所以格外會看大人的臉色。一來二去,他開始監視器自己的情感,還催眠自己說,家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父親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時間一長,他忘了如何去感受,因為不管麵對什麼事,他都會習慣性去想,「如何感受才是對的」。他的情感都是刻意做出來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難免會失去活著的真實感受。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他言行舉止都很合時宜,但沒什麼存在感,給人的感覺總是假假的。
▼從小到大,他絕對不敢說「不要、討厭」這樣的詞,因為父母不喜歡。實際上呢?再乖的小孩也有厭惡情緒。他活得不像自己,對不開心的事要裝出開心的模樣,不傷心的時候卻要悲傷。他沒有別的辦法,對依附家長而活的孩子來說,裝模作樣就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長大後他試著了解真實的自己,某一天某一刻,猛然發覺:「原來我厭惡這一切!」在那一瞬間,他感覺身上的枷鎖卸了下來。真實的自我慢慢覺醒,他不再像以前一樣,對「活著」這件事深惡痛絕,因為那時候,他並不是為自己而活的。
這名網友從小就是人們心中的「乖小孩」。他符合成年人對「乖小孩」的所有要求,但這些要求卻扼殺了真正的他,讓他的靈魂痛苦不堪。日本著名社會學者加藤諦三的新作,《人生的悲劇從當個乖孩子開始》,也許會給那些迫切希望孩子變乖的家長一些啟示。你的孩子也許不夠聽話,不是那麼百依百順,但這有什麼關係呢?他們畢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