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邊吃邊玩的原因 : 寶寶一邊吃一邊玩是一種不好的進食習慣,既不科學又不衛生。 雖說這個年齡段的寶寶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但如果每頓飯都要這樣吃,你就要用心查找原因了。 雖說愛玩是寶寶的天性,但是不好好吃飯,往往主要是爸媽溺愛和缺乏正確的教養經驗所致。
寶寶邊吃邊玩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不妨來自查一次。 1.沒及時添加輔食 : 在嬰兒輔食添加的關鍵時期,沒有給寶寶適宜的鍛鍊,使他的咀嚼能力、味覺發育落後於同齡兒童,導致寶寶覺得吃飯很累很無趣,對飯菜沒有興趣。 2.零食過多 : 兩餐間零食過多,特別是乳飲料、火腿腸、糖果這些零食有的含有較高熱量,攝入過多,正餐自然就吃不下了。 3.你的錯誤教養方法 :
看到寶寶不愛吃飯,就採取講故事、做遊戲等邊吃邊玩的方式,希望寶寶能吃好吃飽。結果適得其反,不但進一步分散了寶寶進餐的注意力,還容易發生嗆食等意外。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4.食物品種過於單調 :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消化吸收不好,總給他吃一些常吃的"安全"食品,反而使寶寶產生了厭食情緒。 5.曾經有過不愉快的飲食經驗 : 如果以前吃了某種食物後肚子疼、很不舒服,或者是在不愉快的環境下被迫進食,寶寶都會對這種食物產生抗拒心理,排斥吃飯。 6.你太過在意 : 寶寶知道你很在意他是否吃飽飯,因此就利用這些來跟你談條件,如你一會兒帶我出去玩,我就吃飯。 邊吃邊玩3大危害 1.影響消化吸收 正常情況下,人體在進餐期間血液會聚集到胃部,以加強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寶寶邊吃邊玩就會使得一部分血液被分配到身體的其他部位,從而減少了胃部的血流量,妨礙對食物的充分消化,使得消化機能減弱,導致寶寶食欲不振。 2.導致厭食 寶寶吃幾口飯就玩一陣子,必然延長了進餐的時間,飯菜變涼,容易被汙染,也會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加重厭食情緒。如果飲食營養長期跟不上,將導致寶寶身材矮小孱弱。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3.養成做事不專心的毛病 邊吃邊玩會使寶寶從小養成做什麼事都不專心、不認真、注意力不集中、辦事拖拉等壞習慣,對成長不利。 自己吃飯是求知慾和好奇心的表現 從兒童生理、心理發育的過程來看,孩子在一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萌動,會表現出較強的自我獨立願望,如愛說"我","我來"等字眼。他們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學會走路的同時,他們開始想學著吃飯,而且要自己拿著湯匙吃,不願得到大人的幫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樣,自己吃飯也是求知慾和好奇心的表現。正是這種求知慾和好奇心擴展了孩子的認知範圍,培養了他們的獨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過自己的行為感到自己具備影響環境的力量,並初步品嘗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說來,發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兩歲左右學會吃飯,這是他們應該具備的生存能力。 孩子自己吃飯,是一種很複雜的活動,它要求孩子的手、眼、嘴的高度協調,同時還伴隨著上半身多組肌肉的配合,這些協調與配合受大腦的指揮,所以說:自己吃飯是一種早期教育。當然,孩子自己吃飯還有利於培養孩子不挑食、不便食的習慣形成,與家庭及孩子有利無弊。 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過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吃飽了,他會由此產生成就感,會幫助他長大後更自信。即使孩子暫時沒有把飯吃下去,他有了失敗的體驗,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此外,孩子自己吃飯可以減輕媽媽喂飯的負擔,孩子吃飯較熟練時,媽媽可以在這一時間中做一點別的事情。 怎樣才能讓小朋友安分坐好吃飯? 寶寶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不好好吃飯勢必會影響到寶寶的正常發育,現在都是獨生子女,誰不想自己的寶寶長得壯壯的,聰明又可愛呢!於是寶寶不吃飯,就快成媽媽的心病了,該怎麼辦呢?其實,讓孩子養成自食其飯的習慣並不困難,只要能以愛心和耐心對待,再加上一些小技巧,相信你一定也會有個愛吃飯的寶寶! 1.餐前避免寶寶過分興奮 如果寶寶在進餐時高度興奮,就會難以專心地吃飯。所以在進餐以前不要讓寶寶做運動量大的活動,可以進行一些安靜活動,看看書、說說兒歌,進行一些餐前教育談論一些與食品有關的有趣的話題,先告訴寶寶有什麼好吃的,引起寶寶的食慾。還可以讓寶寶分發碗筷、佈置吃飯用的桌椅,營造吃飯氛圍,讓寶寶體會吃飯的樂趣和作為家庭小主人的感覺,這些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寶寶專心吃飯。 2.有固定的開飯時刻 為寶寶準備特定的寶寶就餐椅,以免他吃飯時跑來跑去,幫助寶寶養成安安靜靜坐下來吃飯的好習慣。儘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這樣,寶寶就會在吃飯的時候比較專心。寶寶吃飯時,父母不要追著喂,以免寶寶將父母喂飯當成一種有趣的親子遊戲,並規定寶寶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寶寶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寶寶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 3.提高吃飯的興趣,讓吃飯時間成為安靜快樂的時刻 父母要調整就餐氣氛,無論吃什麼都表現出吃得很香很滿足的樣子。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父母的這種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寶寶對食物的態度,讓寶寶逐漸學習好好吃飯。要養成吃飯的好習慣,還需要恰當巧妙地引導,並且和爺爺奶奶等家庭成員達成一致,讓育兒方法有連貫性。 4.輕柔的音樂伴奏 在吃飯時放一些柔和的音樂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可以調節進餐時的氣氛,還能促進食慾。時間控製在一個小時以內,超過了就把碗收掉,這個時候爸媽可不要心軟哦。 5.鼓勵與榜樣相結合 寶寶吃得好的時候,對他要多加註意,適當表揚;也可以和同齡的寶寶一起吃飯,不妨比比誰第一;看別的小朋友在大口吃飯也會促進寶寶進餐的興趣。寶寶年齡小,很容易受到成人誘導。寶寶不喜歡吃的東西比如雞蛋,如果問:"你吃不吃雞蛋?"寶寶們大都回答"不吃"。如果這樣問:"雞蛋很有營養,小寶寶吃了才會長得高,你吃一個還是吃兩個?"寶寶馬上就會說:"吃一個。"等吃完以後,可以表揚他,鼓勵他下次吃得更多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