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職業婦女哺乳的壓力與擔心 1.母親的因素: (1) 疲倦(2) 擔心無法維持足夠乳汁(3) 與嬰兒分開,自己的罪惡感 (4) 擔心對母乳斷不了(5) 不會使用吸奶器(6) 無人力替代自己去擠奶 (7) 自己休息時間不足(8) 乳房腫脹(9) 上班時間漏奶(10) 乳房發炎 (11) 擔心自己生病(12) 怕嬰兒不能接受奶瓶 (13) 找到有品質的保姆(14) 維持工作表現。 2.嬰兒的因素: (1) 與嬰兒長久的分離(2) 嬰兒拒絕母乳(3) 需要使用配方奶。
3.職場的因素: (1) 產假短(2) 受僱的工作與哺乳不配合(3) 困難排時間哺乳(4) 在上班時不易找時間擠奶(5) 休息時間不足以擠奶(6) 同事的負面反應。 二、完成產前諮詢 瞭解為何返回職場後要繼續哺餵母乳。 與衛教護理師討論可能遇上的困境及因應策略。 瞭解到母嬰分離時擠乳對維持泌乳的重要及擠乳的方法。 瞭解就近的友善哺乳的社區或母乳支持團體。 準備和主管討論彈性工時和擠乳收集乳水的地方。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選擇適當的擠乳設備。 發展適合工作型態的擠乳時間表。 尋求離職場附近可以支持繼續母乳哺餵的育兒資源。 三、返回職場前 Are you ready? 產假期間: 1.建立奶水之供應。 2.延遲給奶瓶奶嘴,直到奶量充分(越晚越好)。 3.確保替代照顧者支持哺餵母乳。 4.準備返回職場所需之哺乳用具。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5.練習及熟悉擠奶。 手擠奶 1.徹底洗手。 2.舒服地坐或站著,將容器靠近乳房。 3.將大拇指放在乳房上方食指則放在乳房下方,離乳頭1英寸處,其他手指托住乳房如同C字。 4.大拇指及食指往胸壁內壓,再以大拇指及食指對壓乳頭後方1英寸處,這樣才能壓到乳暈下方的輸乳管,請注意不是擠壓乳頭。 5.剛開始可能沒有母乳,但是擠壓幾次後,母乳開始滴出,如果噴乳反射活躍,母乳會如泉水般噴出。 6.以同樣方式擠壓各個方向,以確定母乳都被擠出。 7.一邊至少3~5分鐘,直到流量變緩,換邊擠壓,兩邊乳房可交互擠壓,可以同側或異側手擠乳房並可換手。 8.手指不要沿皮膚滑動,不應擠壓乳頭,壓或拉乳頭就如同嬰兒只吸乳頭一樣,是無法吸出母乳。 9.剛開始頭幾天,母乳可能不多,適當的擠乳可能需要20~30分鐘,短時間內無法擠完。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10.手擠奶口訣:(1)坐直並且向前傾身,(2)柔和的按摩,(3)形式「C」在離乳頭1英寸,(4)用力壓…壓緊…再放鬆,(5)頻繁代替。 擠乳器 1.挑選機器要多比較。 2.第一次使用時,吸乳罩杯必須拆缷後再放入沸水煮十分鐘消毒。 3.每次使用後應徹底清洗並晾乾。 4.經常保持清潔乾燥以備隨時使用。 5.可兩邊乳房交替抽吸,若無母乳流出,以熱敷按摩稍將胸部往下傾或深呼吸後再抽吸。 6.吸乳器並設有吸力大小調整鈕,媽媽可以在安全吸力範圍內依個人體質調整最舒適的吸力。  回職場之前: *先規劃好哺乳與工作兼顧的方式,產假結束前一週,開始調整作息及建立母乳庫。 *依據上班狀況調整擠奶時間,親自哺乳的媽媽在產假結束前,可以開始練習用手擠奶或是開始使用擠乳器來作調整。 *安排週三開始上班,因為上班幾天就可以休息及調適。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哺乳有好的開始:產後若要哺乳成功,媽媽需要盡早且頻繁地哺乳,建立泌乳量,寶寶有需要就餵,讓寶寶更多的肌膚接觸機會,這樣寶寶才不會被後來的奶嘴所影響。 *上班前兩個禮拜,給寶寶奶瓶當玩具,讓他開始熟悉奶瓶。 *與替代照顧者討論乳水儲存方法、解凍方法及如何給嬰兒餵食母乳。 *儲奶容器選擇的重點在於方便消毒,對於健康足月寶寶來說:消毒過的塑膠瓶(PP、PES、PE)、玻璃容器、專用的母乳消毒袋都可以是媽媽的儲乳容器選擇。對於早產兒與病嬰,為了減少感染的風險,北美母乳庫強烈不建議使用母乳袋儲乳。 儲乳小秘訣: 「三、三、三原則」,就是在室溫可放置三小時、冷藏室可放三天、獨立之冷凍室可放三個月。母乳庫存的管理以先進先出為原則,但策略上要有彈性。  四、回職場之後: 擠乳時間建議:  帶著寶寶的相片擠奶時可以看著他,營造正向情緒感受有合宜的休息,減少壓力、避免疲倦。夜間及週末增加哺乳的次數。溝通協調獲得同事的支持,任何戲語幽默以對一笑置之。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與哺乳同事安排時間一起休息、吃午餐和擠奶,連結同事間情誼及交換育兒經驗。 職場媽媽哺乳配備: 冰箱、冰桶、冰塊/冰寶。儲存母奶的容器。擠奶器不一樣的時間可以考慮用不同的擠奶器。寶寶的相片或一段影片。 穿著方便擠奶的衣物,選擇有花紋的衣物。乳房墊使用。 五、開始吃副食品後的奶水攝取量 7個月大,平均攝取量每天875毫升; 佔總攝入量的93% 11-16個月,為每天550毫升;佔總攝入量的 50% 12-24個月每天平均喝400-550毫升 24-36個月每天平均喝300-360毫升 嬰兒喝得比平均量少,留著等媽媽回來時喝。不要強迫有耐心。每一餐解凍的奶水量不要太多。回到家後盡可能和嬰兒在一起讓他喝奶。注意整天的尿量。 六、正常的擠奶量 1.一個完全哺乳的媽媽一次擠奶兩邊約可以擠出15到60cc(這是除了寶寶吃之外的額外量,且擠奶的效果一定比寶寶自己吸的量少) 。 2.通常頭幾週的奶水量比較多,6到12周時奶水量和寶寶的需求達到平衡時,有時媽媽會發現擠奶量變少。 3.月經或排卵時,奶量可能變少。. 擠奶量變少 1.是否是月經來了,還是服用避孕藥物。 2.是否過度限製飲食。 3.是否常常口渴而未喝水。 4.是否休息不夠。 5.是否壓力太大。 6.擠奶的次數及時間是否減少。 如何增加擠奶量 1.增加直接餵奶及擠奶的次數。 2.增加擠出來的奶水量,按摩及擠壓。 3.上班前及回家後馬上直接哺乳。 4.增加副食品的量。 結語: 職業婦女生完新生兒重回職場對身心都是一大挑戰,羈絆於哺乳角色無可取代、多重角色難以兼顧、尚需職場的軟硬體環境協助。因應之道是提早調適與準備,還是可以持續餵哺母乳,兼顧工作與新生兒的需求。 【母乳哺育種子講師許惠湄的部落格】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職業婦女哺乳的準備與調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