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豆媽
經過十月懷胎,寶貝來到這個精彩的世界,著實給家裡添了不少的歡樂。尤其看到寶貝一天一個樣的成長著,年輕的媽媽有說不出的高興和自豪。但,高興自豪之餘,寶貝也經常給家庭製造一些小麻煩,甚至有些問題還成為年輕媽媽的最不能理解的困惑。
6個月以內
困惑1、黃昏哭

黃昏哭是指孩子兩三個月時,每天旁晚5、6點到8、9點的這段時間內,毫無理由地大哭,而且每天這個時候都會哭。這是由於剛出生寶寶的意識中還是胎內習慣,對色彩、白天、黑夜等都沒有概念。隨著寶寶的成長,神經係統不斷發育完善,開始對周邊的事物產生感覺,生理上需要開始適應黑白交替的生活,所以會在黑白交接的時候發出自己的信號,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黃昏哭是孩子身體和心理健康發育的標誌。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怎麼辦:這個適應階段很快就會過去,年輕的媽媽一方面需要耐心地等待,一方面可以給與寶寶一些安撫,比如親親寶寶的小臉、摸摸寶寶的小耳朵。帶寶寶到陽臺透透氣,並告訴孩子夜晚快來臨,媽媽也會一直在寶寶身邊等等。這些語言和身體上的安撫會讓寶寶很快適應生活。
困惑2、只要媽媽抱

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不分黑白也分不清誰是誰,除了吃就是睡。隨著寶寶的成長,神經係統不斷完善,寶寶開始有意識,能分清黑白,看清人和事物的輪廓,能嗅到媽媽身上的味道,也開始認人,只要媽媽抱。尤其寶寶有生過病、打過針或者受過驚嚇的情況下,就更粘媽媽了,在寶寶的意識中媽媽是最能給自己安全感的人。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怎麼辦:這時給予寶寶更多的安慰和鼓勵非常重要,在家裡可以放一些比較愉快的輕音樂、或者用一些玩具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用好玩的遊戲讓寶寶接近媽媽以外的家人,並一起玩。當然媽媽給寶寶做肌膚的撫觸也很重要,這個撫觸可以不分部位和節奏,給寶寶的小臉、背部、耳朵等部位輕輕的撫摸,等寶寶情緒穩定下來後再鼓勵寶寶與其他家人一起玩。
困惑3、吃手

隨著寶寶寶的發育成長,到三四個月的時候,寶寶開始能支配自己的頭、手等部位,而找吃的又是人的本能。兒童的成長就是通過嘴巴開始瞭解這個世界,將手放進嘴巴開始津津有味地吸吮就是對外探索的第一步。寶寶越小,其協調能力越差,能順利地將手中的食物放進嘴裡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換句話說,寶寶吃手是自我鍛煉手口協調能力最好的方法,也是寶貝健康成長的一個標誌。
怎麼辦:吃手雖然是成長過程中一個正常現象,但吃手過勤。甚至成為依賴的話就不太好了。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一般來說,6個月以前的寶寶吃手,多半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表現,無需過多幹擾,保持手部清潔就好;大一些的寶寶吃手,則可能是因為寂寞、缺乏愛以及家庭氣氛緊張讓寶寶有壓力感等因素,以吃手做自我安慰和自我心理調節。家長給予寶寶寬鬆、舒適的成長環境,並多陪寶寶說話、玩遊戲、摟抱寶寶等,這樣才能建立安全感,也要注意寶寶手指和玩具的清潔,多鼓勵寶貝。但切不可用塗辣椒油、纏紗布或戴手套等方法防止寶寶吃手。
6個月~1歲半
困惑4、好動

當寶寶有七八個月後,尤其會走路後,可以自我支配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開始不再那麼老實等待大人的擺弄,連吃飯時也是左右搖擺,甚至到處跑。這個階段的寶寶精力充沛,對身邊的事物好奇感強,而中樞神經對自我的約束能力差,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在大人眼裡的好動,其實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表現,也是寶寶探索世界的必經之路。
怎麼辦:儘管“好動”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表現,但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將會影響寶寶將來的自控能力。可以給寶寶個小勺,鼓勵他學著自己吃飯等,多給寶寶親身實踐,探索世界的機會,不僅可以促進神經係統的發育完善,還可以培養寶寶的協調能力以及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困惑5、挑食

隨著寶寶的成長,輔食添加的種類逐漸增多。寶寶開始學會挑食,要麼不喜歡輔食,執著於奶,要麼就不吃蔬菜。這主要是經過一段時間輔食的添加,寶寶對常吃輔食的形狀、顏色以及味道產生疲勞反應或者過早給寶寶不恰當零食(含香精色素的加工類)、或者因輔食添加不當導致脾胃受傷而導致食欲低下等原因造成寶寶出現挑食現象。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怎麼辦:家長應根據寶寶成長的規律給寶寶安排色彩豐富、形狀奇異的美味輔食,通過形狀和色彩來刺激寶寶的視覺神經,激發寶寶對食物的好奇心。粗雜糧中含豐富的維生素B1、B2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促進食欲。給寶寶吃一些小米湯或者雜糧米糊不僅可以養胃、還能健脾。零食安排應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如奶、新鮮水果等。
困惑6、愛摸危險物品

兒童成長過程中,首先是通過嘴巴對世界的探索,逐漸學會用手去觸摸感知這個世界,對身邊的什麼食物都有超強的興趣,尤其一些不常見或者出現一些動態反應的事物興趣及佳,如冒著熱氣的開水等。這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神經係統不斷完善、認知能力不斷提升的表現。
怎麼辦:家長只需正確引導,讓寶寶瞭解其危險程度,甚至在可控的情況下可以讓寶寶試著接觸,當寶寶瞭解到確實有危險時,自會明白,並當著寶寶的面將其密封或者遠離該事物。但家長不可以強行將其拿開或將寶寶抱開,這樣會激發寶寶對其更強的發現欲望。
1歲半以後
困惑7、特別淘

當寶寶能很自由的行走時,你會發現他開始不聽話、愛折騰,一會跑進廚房、一會兒翻箱倒櫃,一會兒爬樓梯……寶寶新陳代謝快、精力充沛,加上終於可以自己行走,想想是多麼興奮的事情,到處都要去翻翻看看探個究竟,也屬正常。
怎麼辦:只是家長應把具有危險的物品收藏起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同時培養寶寶將翻出來的玩具等物品歸回原位的好習慣也很重要的,多鼓勵鼓勵,寶寶的好習慣就培養出來啦!
困惑8、說髒話

寶寶除了會跑、會翻東西到處探索外,他的學習能力也是極強,尤其學習語言的能力。
sponsored ads |
|
sponsored ads |
有時不經意間從寶寶嘴裡冒出一兩句成人口氣的語言會讓人感覺這個時候的寶寶最可愛。但隨著寶寶接觸的人越多,所學的語言也越來越雜,甚至會出現說髒話的現象。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就是一張白紙,大人畫什麼就是什麼,說話也是一樣,接觸說髒話的人群,自然會說髒話。這是因為寶寶學習能力強,但分辨能力弱的原因。
怎麼辦:家長要做的就是一方面儘量給寶寶創造文明語言的環境,一方面給寶寶做正確引導,告訴寶寶什麼話是髒話,說髒話就不是乖孩子,沒有哪個寶寶不願意做個乖孩子。媽媽千萬不要一味地責怪寶寶,否則很容易引起寶寶的反叛情緒,會繼續說髒話。
|